原標題:綜合扶貧金融工程是金融扶貧的新探索(刷新見解)
扶貧離不開金融支持。當前,金融扶貧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促使金融機構更多支持扶貧,解決貧困地區發展資金缺乏問題,各地在創新金融扶貧機制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方面作了許多積極嘗試,綜合扶貧金融工程就是其中的有益探索。綜合扶貧金融工程的主要理念和做法是:爭取和利用一切扶貧資源和政府相關財政資源,并以之為杠桿撬動貨幣市場資金和資本市場資金,推動貧困地區企業和產業發展;同時,利用金融手段規避生產銷售等環節的風險,保證收益,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同其他金融扶貧理論和實踐相比,綜合扶貧金融工程的顯著特點是注重區域資源與金融資源融合,而不單單以增加新的金融產品來實現扶貧。這樣做,不僅能較好控制金融風險,而且有助于實現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就控制金融風險而言,綜合扶貧金融工程通過建立公共部門、金融部門及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對各部門的期限錯配、貨幣錯配、資本結構以及清償能力等進行計量,揭示各部門存量結構中的金融風險,研究各部門間的金融風險傳遞,結合存量和流量分析研究金融風險對各部門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根據歷年資產負債表變動情況建立反映區域經濟金融運行的考核指標,以此實現金融風險控制和區域金融績效評估。
就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而言,綜合扶貧金融工程可以在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域或跨行政區劃的區域規劃實施,其核心內容是通過金融創新實現家庭、企業、金融機構等扶貧相關主體與金融市場良性互動,促使金融市場更好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壯大產業。它通過延伸貧困地區產業鏈條規避生產中的自然災害等風險,通過金融手段對沖市場風險,實現產出增加和產品價格穩定,從而保證貧困人口收益增加。綜合扶貧金融工程致力于激發區域各方力量,針對扶貧攻堅的“硬骨頭”實行更科學更有效的扶貧。比如,許多貧困地區在產出增加后,由于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農民收入并沒有增加。這意味著僅僅以增加產量為目標的扶貧模式需要改變,產品銷售和定價問題有待解決。再如,困擾貧困地區的一大問題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綜合扶貧金融工程以五大模塊及相應的規劃與實施思路著力解決這些問題。這五大模塊是:
扶貧金融服務創新工程。利用扶貧資金、財政資金和專項資金吸引社會資金,共同注資建立融資擔保平臺。對于貧困地區的中小微企業,可由該平臺和金融機構簽訂“助保貸”或其他融資擔保協議,為申請貸款的企業提供擔保,合作銀行按協議杠桿率向提出申請的企業發放抵押、質押或信用貸款。對于農戶,可由該平臺與金融機構簽訂“助農貸”協議或其他融資擔保協議,合作銀行按協議對農戶發放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在湖北省恩施市的實踐中,扶貧金融服務創新的實施思路具體化為“兩社兩司一庫一卡兩平臺”。兩社是指建立扶貧互助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和村級扶貧互助社;兩司是指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一庫是指信用體系庫;一卡是指農民信用卡;兩平臺是指農村產權綜合交易平臺、資本市場對接平臺。這樣的制度設計和市場化操作,可以實現以少量政府資源調動社會資金投入,形成全社會參與金融扶貧的局面。
企業上市工程。推動貧困地區優質企業到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登記并接受股份制改造輔導,如果這些企業能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就可以到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上市。掛牌的企業可以通過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實現股權存量轉讓、定向私募增資、股權質押融資、設備資產抵押融資、無形資產質押融資和企業私募債融資等各類直接和間接融資,獲得來自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公司、點對點技術網貸平臺等的資金,從而極大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在適當條件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可以向新三板、滬深主板市場甚至海外板轉板。
扶貧產業金融工程。圍繞農業生產、初加工、深加工、新產品開發等實施貧困地區產業金融工程。為此,政府應出臺支持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在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基礎上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農業生產新模式。同時,完善商貿物流金融體系,在實施金融創新工程和企業上市工程的基礎上,在貧困地區引入風險投資機構,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與技術革新,促進產業鏈升級。支持建立金融自助組織,幫助產業發展壯大。
扶貧要素市場建設。促進區域金融服務平臺升級為區域金融中心,提供要素交易和泛金融交易。比如,建設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市場和大宗商品場外交易市場,為農民提供規避市場風險的工具和服務。
綜合扶貧基金工程。利用市場化的資金來源建立扶貧基金,并進行市場化管理。杜絕權力尋租現象,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實施精準扶貧。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