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天(16日)在2025年采購與供應管理大會上發布《2025“人工智能+供應鏈”創新發展報告》。根據報告,人工智能在采購供應鏈中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涵蓋從預測到執行、從監管到協同的關鍵環節,在有效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強供應鏈韌性等方面成效顯著。
根據報告,人工智能在采購供應鏈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智能預測分析、智能采購業務、智能采購監管、智能物流調度以及供應鏈控制塔和人機協同作業等10個主要創新場景。
企業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物流供應鏈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已超過37%,其中運輸場景的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達到了78%,倉儲與安全管理的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也分別達到47.27%和52.73%。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驅動力。與傳統的采購模式相比,采用智能采購供應鏈的企業,采購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采購周期可以縮短50%以上。
另外,在綠色低碳方面,人工智能可實現全鏈路碳足跡可視化與優化,推動供應鏈向可持續發展轉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胡大劍:人工智能正從單點應用向全鏈協同邁進,從單一企業應用向整個產業鏈協同發展。這不僅有效提升我國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