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實體經濟借貸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王根學)陜西省統計局洛南調查隊近日走訪多家銀行,并隨機抽取4戶“四上”企業和6戶“四下”企業進行《實體經濟借(貸)情況問卷》調查,涉及采礦山、水泥生產、建材加工、房地產、批發零售餐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行業。調查結果顯示:銀行是各經濟實體融資的主渠道,民間借貸是補充,企業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政府搭臺,銀企對接,簡化貸款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增加貸款額度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實體經濟借貸款情況及存在問題
2013年洛南各級銀行積極改進金融服務,為各企業提供了便捷、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20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4951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1.1%,各項貸款余額268104萬元,增長16.2%,貸款增幅比存款增幅高出5.1個百分點,各項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的31.6%,其中中長期貸款173485萬元,占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的20.4%,占貸款余額的64.7%。實體經濟借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企業經營資金短缺,企業借款占自有資金比例偏高。在調查的10戶企業中,全部存在資金短缺情況,有60%的企業借款占自有資金的比例達到30%至50%,40%的企業借款占自有資金的比例為30%以下;10%的企業資金缺口占借款需求的比例為50%至70%,40%的企業資金缺口占借款需求的比例為30%至50%,50%的企業資金缺口占借款需求的比例為30%以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去年同期相比,30%企業好轉,10%企業持平,50%企業下滑。
——銀行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貸款審批時間太長。90%的企業借款主要來源銀行,民間借貸、企業股東或職工集資、向其他個人或企業借款是其補充;60%的企業認為時間緊,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長,貸款來不及,20%的企業認為貸款受到國家信貸、產業及環保政策的限制,20%的企業認為擔保或抵押物不足;10%的企業借款抵押物是信用,40%的企業借款能提供的抵押物是土地和廠房,50%的企業借款能提供的抵押物是房地產(商品房、商鋪、辦公樓、公寓等)。
——企業借款需求增加,融資難度加大。與去年同期相比,有50%的企業借款需求增加,50%的企業借款需求持平;70%的企業認為融資難度增大,30%的企業認為融資難度與去年同期持平;40%的企業融資成本能接受的年利率是5%至8%,主要集中在建筑、批零餐飲業;30%的企業融資成本能接受的年利率是8%至11%,主要集中在采礦業、房地產企業、水泥生產行業;30%的企業融資成本能接受的年利率是11%至14%,主要集中在建材生產、房地產、農副產品加工業。
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政府搭臺,銀企對接,確保新增存款用于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政府有關部門應把幫助企業融資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級銀行要樹立與地方經濟發展同步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管理先進、郵儲銀行資金充足、小額貸款公司借貸方便靈活,手續簡化的特點,優勢互補,加強銀企交流,密切銀企合作,幫助企業融資,共同為縣域經濟發展出實力。
——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各級銀行要推進信用風險評級體系建設,投放中長期貸款支持重點企業發展,在合法合規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擴大金融服務企業的覆蓋面,降低貸款門檻,降低信貸成本,縮短審批時間,用足用活國家信貸政策。
——優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針對洛南鉬礦企業多,國際經濟環境持續低迷,鉬產品嚴重滯銷,企業舉步維艱,面臨停工停產的實際,盤活存量,抵押貸款,幫助企業在困境中崛起,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提質擴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