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宋寧華)在自貿試驗區的試驗田里,如何“放得開”也“管得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一周年之際,今天,自貿試驗區“社會參與委員會”正式揭牌。它作為自貿試驗區6項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之一,是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也標志著自貿試驗區社會參與的制度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首批常務委員單位42家
設立“社會參與委員會”,是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的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的一項創新任務。作為自貿試驗區事中事后監管6項制度創新之一的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有效融合了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企業行業的經營自律、社會公眾的參與監督,將構成一個完整的市場管理與監督體系。
記者了解到,目前“社會參與委員會”首批常務委員單位共有42家,覆蓋自貿試驗區的4塊區域(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涉及航運、物流、貿易、加工、金融、服務等多個行業,集聚了國資、民營、外資、合資等不同性質的企業,包括了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上海保稅區域協會、上海進出口商會自貿試驗區分會、上海浦東現代物流行業協會、浦東新區外商投資協會外高橋保稅區分會、自貿試驗區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匯豐(中國)銀行自貿區支行、上海跨境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世天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魯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奧林巴斯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
在上述42家常務委員單位中,既有傳統的金融、貿易、航運、加工制造和倉儲物流企業,也有跨境通、云計算等代表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型企業;既有試驗區本土的行業協會,也有市級商會及行業組織參加,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完善市場自治自律體系
成立后的“社會參與委員會”,將積極參與自貿試驗區政策和制度創新,推動完善企業誠信體系和市場自治自律體系,在自貿試驗區形成行政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公眾參與的綜合管理和監督體系。
具體體現為:引導企業和相關組織等表達利益訴求,參與試點政策評估和市場監督,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等參與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行業協會、商會等制定行業管理標準和行業公約,維護誠信守法、公平公正與開放的市場秩序;推動和協助社會力量興辦各種有利于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事業;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推進行政職能轉變,提高工作效率。
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設立社會參與委員會,是自貿試驗區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建設的一項創舉,有助于在自貿試驗區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市場監督與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