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州 謀劃遠措施實(共建“一帶一路”)
本報鄭州4月29日電 (記者馬躍峰)鄭州機場。185條航線,繁忙起降,覆蓋除非洲之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去年37萬噸貨郵吞吐量,聯通四方。而今,登高遠望,二期擴建工程步調鏗鏘。年底,鄭州機場客運能力將提升至每年2900萬人次,貨運能力升至每年50萬噸。
一條航空港牽起的“空中絲路”,流金淌銀,激動人心。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者眼光更遠:鄭州地處中原,“向東”可建設無水港,發展鐵海聯運、公鐵聯運,與海上絲綢之路聯接;“向西”可提升鄭歐班列運營水平,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融合。“東聯西進”,打造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以航空港實驗區為突破口,帶動鄭州都市區、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全省乃至中原經濟區發展。
一趟鄭歐班列,沿“陸上絲路”,經烏魯木齊、中亞,直至德國漢堡。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總經理助理鄭國強介紹說:“在中歐班列中,它的每班載貨最多、出境口岸最多、貨源覆蓋最廣、目的地分撥最廣,多式聯運潛力最大?!?/p>
一條跨境電子商務“E路E帶”,推動鄭州“買全球、賣全球”。一季度,進出口業務470萬票,交易規模、分撥能力、監管創新保持全國領先。
暢通大物流,需要大通關。在河南電子口岸中心,新平臺上線運行,覆蓋河南、聯通全國12個關區,融通“通關監管、物流服務、網上交易、電子支付”各環節,實現“一站式服務”。
大物流撬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城市。航空港實驗區內,一個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初步形成。富士康、正威、酷派等100多家手機整機與配套企業,全年生產手機1.43億部,約占全球手機供貨量的1/8。
“以航空港實驗區為統攬,推進‘綜合樞紐、功能載體、關務體制’三大平臺建設,加快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集疏中心,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