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它經濟”這個話題。
先來看新聞:“凍干貓糧里有螞蟻和吸鐵石”,“食品包裝袋設計有明顯缺陷”……記者查詢某第三方投訴平臺發現,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涉及“貓糧”“狗糧”投訴累計超8000件。消費者反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寵物食用后出現不適甚至死亡、產品變質混有異物、網購平臺店鋪售假等情況。而對于這些問題食品,消費者想要維權卻并不容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家庭規模的縮小,飼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諾貝爾獎得主芝倫茲曾經說過:“人類愈都市化,離開自然愈遠,寵物在人類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從傳統的貓狗到更加細分的寵物種類,從以往的養狗護院、養貓捕鼠到如今的陪伴和社交功能,人們對寵物的定義正在發生改變。“吸貓擼狗”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人的情感為著力點,圍繞著寵物的吃喝玩樂、生老病死等需求,寵物市場產品正愈發豐富,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它經濟”,就是圍繞寵物而產生的一系列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商業活動。從主糧、零食到玩具、衣服,從智能鏟屎馬桶到專用尿不濕,從寵物咖啡館到萌寵餐廳,“它經濟”的市場正在不斷擴容,甚至還催生了新的職業類型。比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第二批新職業中,“寵物健康護理員”就頗為引人矚目。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490億元,其中寵物食品消費支出占比達51.50%。而且隨著寵物數量的增長,同比保持快速增長趨勢。面對這樣一個大市場,商家不動心是不可能的。有報道說,我國共有超過104.9萬家企業經營范圍包含“寵物食品”。從成立時間來看,九成寵物食品企業成立于5年內。其中,成立于1年內的寵物食品企業占比近70%。從注冊資本來看,大多數寵物食品企業規模較小,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占比超八成。近十年來,寵物食品企業發展逐步加速,盡管2017年剛突破萬家,但2020年已增至18.9萬家,年度注冊增速已達165.76%;2021年更是新增超過74萬家相關企業。
寵物經濟藍海已來,諸多機遇應運而生。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寵物經濟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制度的約束。需要看到,我國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專門針對寵物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行業依然處于自發生長階段。“它經濟”無論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都存在著監管空白。只有及早制定行業標準,倡導協會自治約束,依法管理寵物市場經濟,嚴厲打擊市場亂象,督促商家遵守規章制度,保障消費者權益,愛惜動物生命,“它經濟”才能行穩致遠。
小馬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