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其倫
海飛是浙江省的一位頗具實力的青年作家,近幾年來,他創作的文學作品總是能夠屢屢地牽扯著人們敏感的欣賞神經。我們單從他最近發表的幾篇很有特色和藝術水準的小說作品來評價,就不難看出他在文學領域內具有很高的造詣,這一點肯定是不會有人懷疑的。細細想來,我對海飛小說作品的認知最開始是源于《中篇小說選刊》和《小說月報》這兩家大型文學期刊。這幾年里,他幾乎每年都會有新作頻頻地通過這些選刊闖入我和廣大的視野。
海飛的作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筆下的作品和人物似乎都有一種醇厚的歷史厚重感,他的很多部作品都是直接描寫新中國成立前火熱的戰爭題材的,這就使得其作品的字里行間往往都會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氣息,這讓作品特別的富有藝術韻味。記得還是去年的5月,我在《十月》第三期上讀到過他的一部中篇《往事紛至沓來》,就使我對他的寫作特點特別地關注,而且這部作品在當時留給我的印象也特別的深,曾經幾度要想寫一點東西來闡發一下我心中心馳神往的思緒、傾吐一下我內心久已成形的溫婉塊壘。無奈因為當時時間太緊,而手頭又沒有更多該作者的相關資料而只能作罷。
閱讀海飛的作品,我們不能不對他喜歡描寫的題材、故事結構的推演、文字描寫的范式去琢磨一番。以前我單純從讀他的作品中,想當然地以為他肯定是一位年事較高,最起碼也是一個有著豐富的生活歷練、飽經滄桑的作者。因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或者是很藝術形象地描寫戰爭的極度慘烈和戰場的高尚情懷;或者是細細地講述當年根據地對敵斗爭的艱苦卓絕;或者是描摹隱蔽戰線上地下黨、中統軍統、日為特務幾方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爭,充滿血腥恐嚇的殊死決斗,…我每一次閱讀完他的作品,內心的感覺在震撼之余都是相當愉悅的,作者筆下的故事構思之奇特,結構之復雜也讓我感到欣賞起來相當地過癮。直到去年《中篇小說選刊》在選載《往事紛至沓來》時刊登了他一張年輕而充滿朝氣的照片,我才對我自己那純粹是一廂情愿的胡亂猜測啞然失笑起來。
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海飛和他的作品也就在我的腦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我每每閱讀到他的新作,都會特別地留意,一直期待著有機會能夠為他的創作作一些梳理、寫一點東西。當我在《小說月報中篇小說增刊3》(該作品原載《人民文學》2012年5期)上很舒意地閱讀到海飛的最新力作《捕風者》時,我就感覺到再一次的領略到了作者那很有藝術特點的藝術磁場,閱讀之后直呼快意。
客觀地說起來,描寫舊上海隱蔽戰線那多頭并進、魚龍混雜、殘酷斗爭場景的文學作品到今天已經是多得數不勝數了,在我們熟知的范圍內,小說作品、影視作品隨便掰起手指頭來都可以說上幾部,而作者還想要在這一題材上寫出新意來恐怕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的努力認真說起來很不討巧,而且還有點得不償失。但是海飛用他成功創作出來的《捕風著》卻硬生生地顛覆了我的這一主觀臆斷。我們在他這部新作中,看到了作者通過自己精心而巧妙的構思,老練而又細致的講述,把舊上海隱蔽戰線上那又一個異常悲壯、異常慘烈、異常感人的故事寫得來風生水起,十分耐看,讓我閱讀以后頗為驚異。
我個人覺得《捕風者》這部作品的最大成功和新意就在于,作者始終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環環相扣的懸念上,而作品里塑造的人物大多都行蹤漂浮,他們的動靜進退都緊扣故事情節的展開,這就讓我們在欣賞作品時多了一分渴望。我覺得此篇作品這種在情節架構上的巧妙勝出,首先應該得益于作者的編劇功力。作者具有很到位的場面把控能力、很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和虛構故事懸念來渲染矛盾沖突的本領,再加上細膩刻畫人物形象和藝術烘托作品的場景更應該是海飛的強項,所以在他的精心鋪排下,《捕風者》便很自然地帶給了我很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