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降準可能會帶來一波入市行情。不過,當前市場仍然是調整期,市場基本面并沒有明顯改變,“去庫存”仍為市場主旋律。
從前幾年的經驗看,降準之后樓市都會出現回暖 但今年或有所不同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于央行此次的“放水”,業界普遍認為,若從行業而言,金融、地產等資金密集型行業都將獲益,雖然說降準不能帶來上述行業的質變,但無疑能有助于緩解市場的悲觀預期。因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表明流動性已開始步入逐步釋放過程,雖然降準不如降息那樣會對樓市產生重大利好,但是會使銀行的貸款額度更加充足,貸款環境更加寬松。從過往的市場反應看,無論是2008年年底的降準,還是2011年年底到2012年的降準,樓市都出現了回暖的走勢。
專題文/圖/表:廣州日報記者王荔玨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危機,這場危機也蔓延到中國的各個行業,房地產業也不例外。經濟的不景氣,導致購房者買不起也不敢買房,市場觀望情緒濃厚。為了救市,從2008年9月開始,連續5次降息,三次降準,同時,宣布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推出首付兩成、利率七折的救市政策。房價調整周期隨即結束,進入上漲通道,這一輪增長一直持續到2010年3月。直至政府出臺“限貸、限購”為主的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2010年12月樓市開始進入加息周期。
類似的走勢同樣在2012年顯現。2012年開局時樓市一片低迷,“今年是嚴峻的一年,房企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的聲音不絕于耳。但誰曾想,經歷了2月及5月的兩次降準后,加上各地政策的“放水”,樓市戲劇性的轉折在下半年顯現。眾多房企并沒有如想象中資金鏈斷裂和破產,反而像抹足了頂級機油的機器一般,運轉更加順暢。業績紛紛出現暴漲,幾大主要開發商在降準后的2012年保持了銷售兩位數的增幅。例如綠城中國2012年銷售金額同比增長54.7%;碧桂園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0%;恒大地產同比增長14.8%;萬科同比增長16.2%。
降準不意味著樓市會快速升溫
對2015年降準后的樓市走勢,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樓市難免出現暖上加暖現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對極缺錢的開發商來說是很好的消息,意味著從銀行貸款的難度降低以及融資成本的降低。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此次的降息并不意味著樓市就會快速升溫。在央行降息消息公布后,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任志強在日前舉辦的首屆廣東省地產全行業領袖峰會上提醒與會者:“房地產資金情況不容樂觀。大量的庫存對于資金的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學院副院長黃益平則指出,這次降準與2008年、2009年的強刺激保增長的大幅度寬松政策相比,無論是貨幣供應量還是信貸的擴張都遠遠不及,不會對房地產市場有太大影響。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由于獲取資金更容易,降準后企業拿地積極性更高,開工也會更多,甚至會增加供應。反過來,在需求方面并沒有得到相應提升。“我們沒有必要過度解讀降準對房地產帶來的諸多利好,更沒有必要把房地產的未來寄托在降準身上。”丁祖昱強調。
從市場反應看,目前并沒有因降準利好的出臺而顯現明顯的暖意。上周末,廣州僅有兩個新盤入市,網簽套數與前一周相比,更是大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