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流稀少的世貿中心
央廣網桐鄉10月20日消息(記者管昕 浙江臺記者李錄賓)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建大樓,把一間一間的商鋪賣給你。你不經營,我經營,每年返還租金給你,業主收到的這筆錢叫返租款。返租的年回報率是10.6%。
作為昔日的浙江省重點商貿項目,浙江桐鄉世貿中心曾經打出“南有義烏、北有桐鄉”的宣傳口號,試圖打造全方位的國際貿易大平臺。昔日的重點項目,如今卻因為拖欠業主數億返租款難以收場。而桐鄉世貿中心所在的振東新區千畝市場群,不少市場也面臨倒閉危機。
曾經的重點項目,全市對外招商的新“窗口”,怎么會淪落到如此地步?浙江桐鄉專業市場泡沫之殤,又帶給后來者怎樣的啟示?
桐鄉世貿中心位于桐鄉市世紀大道,號稱“世界皮革直營航母”,是中國最大的皮革集散地。2009年8月,上海的王先生花費42萬多購買了該項目一期的一間商鋪。在開發商桐鄉世貿中心有限公司的擔保下,王先生將商鋪返租給了桐鄉世貿中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托管期六年。
桐鄉世貿二期銷售廣告
王先生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購買世貿中心的商鋪,看中的就是世貿中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做出的兩大承諾,但現在,看似誘人的兩點承諾都沒能兌現。
王先生:“有兩個很誘人的承諾,一是給返租的年回報10.6%,這個是很高的。二是,如果六年后達不到這個收益,無條件退鋪,會收購這些商鋪。”
桐鄉世貿中心一期約有3600戶業主,這些投資人來自全國各地,廣東的陳女士說,按照合同約定該支付六期返租金,她現在只拿到了一期的錢。
陳女士:“一年6萬多,2年12萬,再加3萬,差不多15萬。總共是6期租金,只拿了1期,我們打電話過去,他說會打過來,我們太相信他了。”
這些業主當中,還有不少用養老金投資的老年人。溫州龍港的陳大爺今年69歲,他用畢生的積蓄購買了世貿中心的一間商鋪,如今也是欲哭無淚。
陳大爺:“買一個商鋪70多萬,我全部交了,是退休金,一生的積蓄投在這里,當時說的很好聽的。”
按照合同約定,托管期從2009年10月28號至今年10月28號。在此期間,桐鄉世貿中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可以從事一切經營管理活動。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桐鄉世貿中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不僅拖欠了業主們的返租金,還把合同約定以外,不歸它收的租金也收了。
世貿一期經營商戶王先生告訴記者,租金是開年的時候付。今年交的是明年十月份。明年開年又要交了,交到后年的十月份,提前半年收。

大門緊閉的桐鄉鞋業皮革城
據了解,桐鄉世貿中心有限公司和桐鄉世貿中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盧小豐。記者撥打他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世貿中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則以領導外出且不知何時返回為由拒絕了我們的采訪。
記者從桐鄉世貿中心所在的振東新區管委會了解到,世貿中心拖欠業主的返租金數額驚人。
新聞發言人沈根松:“據我們所知,欠的是14年一部分,15年全年,還有是部分的,預收了16年租金。接近三個億。”
記者:“是什么原因導致?”
沈根松:“資金斷裂,投資擴張太快。”
據沈根松介紹,世貿中心項目面臨的問題很多。除了一期,去年試營業的二期也因為拖欠工程款無法通過驗收,至今無法辦出產權證。
沈根松表示,通過驗收不會有太大難度,但現在還涉及到債權方,比如施工單位,融資單位。這些錢都沒支付到位?對。所以也是一個蠻復雜的問題。

業主維權網站
記者從桐鄉人民法院了解到,眾多業主目前已與世貿中心對簿公堂。由于數量較大,幾乎每天都有類似案件開庭。盡管不少業主獲得勝訴,但對于他們來說,何時能拿到返租金依然是未知數。
記者調查發現,桐鄉世貿中心拖欠數億返租款,只是浙江桐鄉專業市場泡沫之殤的一個縮影。當年名噪一時的專業市場,因經營不善而異常冷清,大多數靠賣商鋪圈錢生存,不少項目在慘烈的同質化競爭中倒下。
桐鄉世貿中心一期主營鞋類、箱包以及皮革皮草制品,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曾被列為桐鄉市年度重點工程。但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看到的是,市場里人流稀少,營業員三五成群地聊天,店鋪生意冷清。
一位經營皮草生意的商戶告訴記者,世貿中心依靠的是旅游加購物的方式,消費者都是靠旅游大巴接過來,市場與旅行社等機構簽協議將游客帶到世貿中心購物,如果沒有游客,基本上沒有生意。
不過,經營狀況的不佳并沒有阻止開發商的建設步伐。去年10月,桐鄉世貿中心二期試營業,占地206畝,整個體量達到41萬方,主打毛衫市場,但現實經營情況更加慘淡。
與桐鄉世貿中心一路之隔的是桐鄉中國鞋業皮革城,除了零星幾個商鋪還在營業,市場里空空蕩蕩。隔壁的桐鄉國際蠶絲城運營景象同樣比較冷清。

桐鄉國際蠶絲城
“到處都是大水坑”,是桐鄉本地人對千畝專業市場的評價,不僅是指市場的工地在挖坑,也是在說開發商給投資者設下的包租陷阱。在桐鄉,這些不斷涌現的市場在開工后不久就開始賣商鋪,以9%、10%甚至更高的投資回報吸引投資者。這樣的高回報率套牢了不少人,業主們收不到租金,轉賣也無人接盤。投訴無門的業主正使得桐鄉商鋪的維權人數越來越多。市場經營的已經不是市場,而是房地產開發帶來的高收益。
對此,振東新區管委會新聞發言人沈根松回應,剛開始從政府策劃、希望來講,肯定是希望做成一個市場,做商業,著重商品交流,而不是地產交流。但在整個過程中,就有這么一批人,看到這么一個賣點,指導思想是市場開發兼雜著地產開發,最后走向了地產開發為主,市場開發為輔的模式。這個模式很難用現在的管理規則來控制它。經念念就念歪了。

委托經營合同
資深房產人、杭州思達特房地產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錢賢強曾對桐鄉的專業市場進行過調研。在他看來,桐鄉振東新區并不具有特色的產業或者有成本優勢的產業,這樣上馬的項目導致后期項目多變成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
錢賢強表示,想借別人的產業來壯大自己很難。要么自己本地有產業鏈可以做起來。那桐鄉能不能造呢?能造,但沒有市場啊。人家不會到這來,沒有產業鏈。
錢賢強認為,桐鄉市打造的振東新區千畝市場群,在規劃建設上存在著重復性和盲目性,以簡單的復制模式,通過領導拍板,列入重點項目開發,盲目地將其立為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重點項目。這不僅不會給地方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反而可能給地方的長期發展帶來阻礙。
錢賢強指出,政府方面還是比較簡單的賣地造樓,建市場,沒有考慮到市場的形成有一定的歷史條件。并不是你想造就造,市區沒產業優勢。很多市區官員想把鎮里的產業都拉到市區來,搞服務業,三產,實際上是一廂情愿。拍腦袋工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