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田巧萍)作為一種引導孕婦分娩發動的手段,“蓖麻油炒雞蛋”從武漢產科消失近9年之后,9月16日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重出江湖。截至昨天,50天來已有38名超過預產期無分娩跡象或有破水、見紅而無宮縮的產婦,通過食用蓖麻油炒雞蛋成功自然分娩。
“蓖麻油炒雞蛋”是中國獨有的催產驗方,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初,在中國各級醫院廣泛使用。蓖麻油中的蓖麻油酸與蛋黃中的卵磷脂在高溫下可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促使子宮肌收縮,并使宮頸軟化,為自然分娩創造良好條件。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宋曉婕昨天說,重啟“蓖麻油炒雞蛋”的目的是要提高自然分娩率。孕婦超過預產期7天在醫學上屬正常范圍,但現在的孕婦及家屬過度緊張,一到預產期就會住進醫院以求心安,醫院卻沒有多余床位給這些孕婦待產。此前,這類產婦一來,醫院就會盡快安排剖宮產。但現在因為“單獨二胎”放開,很多孕婦要求自然分娩。此外,湖北省衛計委今年對“愛嬰醫院”進行復評,凡剖宮產率超過60%的醫院一律摘牌。這迫使產科醫生不得不尋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提高自然分娩率。
“我們首選蓖麻油炒雞蛋,有實踐和理論根據。”宋曉婕介紹,她曾工作過的武漢商職醫院連續10年蟬聯武漢接生狀元,曾用蓖麻油炒雞蛋為近3萬產婦催產,沒有一例子宮破裂等危險事件發生。她查閱文獻時發現,自2009年以來,肯定蓖麻油炒雞蛋安全性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醫學雜志上。
為什么“蓖麻油炒雞蛋”會在9年前淡出武漢產科?中華醫學會武漢市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喬福元教授昨天告訴本報記者:原因有三,一是當時有個別文獻報道稱,蓖麻油炒雞蛋會引起產婦子宮破裂;二是當時有國外數個催產藥進入中國;三是這個中國特有的方法不被國際醫療界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