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 賴維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許健
近日,各大論壇網站上流傳著一個帖子,稱市場上約75%的面膜(其中不乏知名品牌)都含有防腐劑,其中苯氧乙醇、苯甲酸甲脂、甲基異噻唑啉酮等成分深入皮膚,長期積累可能導致癌癥。此帖子一出,引起強烈關注。到底面膜會否致癌?羊城晚報記者為此專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賴維教授。他針對讀者關心的熱點問題給出回答。
觀點1:
面膜正常使用不會致癌
面膜美容方便快捷,因而備受愛美人士的歡迎。根據其功能的不同可以解決不同的皮膚問題,如最常用的保濕面膜,可以給皮膚保濕補水,修復皮膚屏障功能;美白的面膜除有保濕補水功效外,可以淡化色斑,或輔助激光等醫學美白祛斑治療;抗皺面膜具有一定的消除細紋的功效等。目前不少面膜具有多重功能,集合了保濕、美白、舒緩、皮膚屏障修復等功能。
問題是經常敷在臉上的面膜主要成分是什么?這些成分是否會致癌?或在不當使用情況下會增加致癌風險?賴維主任介紹,目前的面膜多使用成膜劑或布料、無紡布等材料作為托襯,添加各種功效成分及化妝品配方的基本成分組成(如保濕劑、防腐劑等),使用的方便性大大改善了。面膜的成分比化妝品要簡單,而且正規廠家所使用的材料和各種成分也是國家相關法規允許使用、經過嚴格安全性評估過的。因此,使用正規品牌的面膜,且不用過期的面膜產品,是無需擔心致癌問題的。至于那些假冒偽劣的產品則另當別論,那是沒有安全保障可言的。
觀點2:
不必談防腐劑色變
賴維指出,如果是應用國家化妝品衛生規范中允許使用的防腐劑,在現有的科學評價體系內(化妝品中許可使用的原料基本上都經過各國嚴格的安全性評估),不會出現致癌的風險。沒有防腐劑或防腐成分的產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面膜會變質,就如同食物打開包裝放幾天后就會變質的道理一樣。許多罐裝、袋裝的食品中就含有防腐劑,使用國家允許使用的防腐劑是安全的,何況是用到皮膚上的面膜?因此,愛美的女性真不必談防腐劑色變。
觀點3:
面膜使用不當
易出現接觸性皮炎
賴維介紹說,平時在臨床上接診過不少人因面膜使用不當而引發皮膚問題的患者,主要是接觸性皮炎。用面膜敷臉后,有些成分會對皮膚敏感的人產生刺激,出現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而有些對某些化妝品成分過敏的人,使用了正好含有這些過敏成分的面膜后,皮膚會出現過敏癥狀,也就是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一般癥狀都較輕,多數人停止使用并清潔后可逐漸痊愈,稍嚴重的患者經皮膚科醫生治療后也都可以恢復。當然,如果使用那些假冒偽劣產品以及美容院不按相關法規自行配制的產品,那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容后果。
專家提醒:
購買使用面膜四項注意
面膜如何選購?如何正確使用才能起到安全美膚的效果?對此,賴維給出4點建議——
1、根據自己的皮膚需要(如保濕、美白或其他)購買相應的產品;
2、選擇正規的、符合國家化妝品衛生規范、信譽和口碑好的產品;
3、要注意產品的保質期;
4、使用時,最好先做皮膚試驗,尤其是皮膚敏感的人群。在正式使用前一定要取少量產品在耳朵后面或前臂屈側處試行使用3天以上,確定沒有刺激和過敏后才能開始在面部使用。要按照面膜使用說明書的方法正確使用。不要多種面膜疊加使用,如果確實要更換產品,使用前也是先要做好新產品的試用。一旦出現皮膚不適,應及時停止使用并清洗干凈,癥狀較重者即刻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
目前網上有不少自制面膜方,比如牛奶面膜、蜂蜜面膜、珍珠粉面膜。對此,賴維表達了反對的觀點。他稱,不建議讀者自制面膜,因自制面膜存在可能的微生物污染、配制的成分有刺激或致敏等安全問題。如果要用自制的面膜敷面,還不如用干凈的溫熱毛巾敷面,然后即刻使用保濕等產品。或將自己平時日常使用且感覺效果不錯的產品厚涂面部。
TIPS
不建議自制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