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新橋醫院,母親楊天平為瑩瑩按摩手臂。 重慶晨報記者 雷鍵 攝
重慶晨報記者 傅柃暢 報道
“瑩瑩,你聽得到不……”昨天上午,新橋醫院神經外科病房內,合川人楊天平趴在病床邊,一遍又一遍地呼喊著小女兒瑩瑩的名字。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瑩瑩就滿9歲了。但現在她卻躺在病床上,從久久的昏迷中蘇醒過來。
飯后運動突發腦溢血
楊天平拉著病床上瑩瑩的手,不停地撫摸著,生怕一放手女兒就又會陷入昏迷。楊天平的丈夫是工傷殘疾,自己又沒有工作,大女兒是智力障礙人士,全家人將希望都寄托在瑩瑩身上。還好,瑩瑩從小懂事,讓一家人安心了不少。
3月9日傍晚,吃完晚飯,一家人像往常一樣來到合川濱江路散步。來到一處健身器材旁,幾個小朋友在單杠上玩耍。平時活潑好動的瑩瑩也忍不住在單杠上完成了一個翻滾動作。半個小時后,一家人剛回到家,瑩瑩就抱著頭疼得大哭大喊起來。楊天平趕緊詢問瑩瑩怎么了。但瑩瑩只是抱著頭,不停地用手抓扯著自己的頭發,不停地喊著疼。
隨后一家人趕緊將瑩瑩送往合川當地醫院。在送醫過程中,疼痛難忍的瑩瑩陷入昏迷。在當地醫院做過CT后,醫生發現瑩瑩顱內出血,是腦溢血的癥狀,并建議立即轉院到重慶進行治療。一家人連夜將瑩瑩送到了重慶市兒童醫院。
昏迷十八天后終蘇醒
昨日見到女兒睜開雙眼,楊天平起身走到門前,一只手扶著門框,心中壓抑已久的情緒再也忍不住,眼淚順著臉頰流下,她不想在女兒面前落淚。她向記者講述了在重慶兒童醫院治療的經過。
他們一到兒童醫院,醫生就為瑩瑩進行了腦出血引流減壓。經過十多天的治療,瑩瑩的性命保住了,可仍然處于昏迷中。楊天平怎么也想不通,腦溢血這種主要是中老年人得的病,怎么會出現在自己不到9歲的女兒身上。
楊天平借來瑩瑩姑姑的Ipad,每天放在床頭播放瑩瑩最喜歡的兒歌;自己也守在床前,不停地呼喚著她的名字,希望女兒能早日醒來。楊天平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昏迷18天后,瑩瑩終于睜開眼睛蘇醒了,雖然仍然不能說話不能動,但她已經能夠認出家人的模樣。對于女兒的這一點點的好轉,楊天平喜出望外,但發病的原因,一直縈繞在一家人心中。
病因仍需進一步檢查
“這么小就得腦溢血的,臨床中的確不多見。”新橋醫院神經外科博士陰金波看著躺在病床上的瑩瑩也十分納悶,他簡單地為瑩瑩進行了檢查,其手腳已經有了一些知覺,能夠條件反射做出一些反應。
陰金波介紹,根據瑩瑩發病時頭部CT檢查情況,其顱內當時出血大約在10毫升左右,因為在密閉的腦室內突然出血,會造成顱內壓力猛然增加,擠壓到正常的大腦組織,所以會導致腦損傷,使其昏迷。
瑩瑩腦溢血發病原因到底是為什么?專家們根據臨床經驗判斷,瑩瑩突發腦溢血的原因可能是其先天性血管畸形引起。陰金波介紹,先天性血管畸形患者可能在睡眠中、運動時或情緒激動時,因為血壓的波動突發腦溢血。瑩瑩可能因為當晚在單杠上的幾個翻滾動作,引起了血壓的波動,腦血管畸形的病灶發生了破裂,從而導致了腦溢血的發生。但具體發病原因,還將在今天為瑩瑩做腦血管造影檢查后才能得出。
“不曉得瑩瑩5月11日9歲生日的時候能不能恢復過來,好好地過一次生日……”楊天平望著醫生哽咽了,她希望女兒能夠渡過難關,哪怕是生活能夠自理。
提醒>
提醒>
腦溢血有年輕化趨勢
新橋醫院神經外科博士陰金波介紹,目前腦溢血患者仍然以老年人為主,但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老年人中,高血壓患者和動脈瘤患者是腦溢血的高危人群;而年輕人中,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有引發腦溢血的可能。
“腦溢血患者高危人員主要還是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陰金波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熬夜、休息時間少和常吃高油高鹽的食物都有可能增加患腦溢血風險。另外,用力過猛、氣候變化、飲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都有可能成為腦溢血的誘發因素。
陰金波提醒,預防腦溢血,積極治療引發腦溢血的原發病是最有效控制的方法。“血壓高的人控制血壓,生活方式不規律的人改變生活方式。”陰金波說,定期適量的運動和準時健康的飲食有助于預防和防范腦溢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