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病的梁俊濤。醫院供圖
3歲半,頭顱1/3被先天性顱咽管瘤占據,做手術切除后還需要做放療預防復發,但其農村家庭無法承擔治療費用。
廣州日報訊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3歲半的化州男孩梁俊濤走路頻繁摔跤,去醫院檢查時發現顱內長了一個巨大的顱咽管瘤。他被送到廣州一家醫院,讓醫生貼著重要血管切掉了這個“定時炸彈”。然而后續放療還需要一大筆錢,令來自農村的梁家父母一籌莫展—如果做不了放療,腫瘤一旦復發就很難再挽救了。
2011年10月,梁俊濤出生于廣東化州市同慶鎮的鳳山村。今年4月初,26歲的母親覃雪玲發現兒子突然走路不穩,一天會摔倒五六次,而且很容易犯困。5月中旬,覃雪玲帶著兒子去吳川市一家醫院做CT檢查,被告知顱內可能長了很大的腫瘤。之后,覃雪玲帶著兒子來廣州的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求醫。據該院神經外五科主任魯明介紹,檢查顯示梁俊濤的頭顱鞍區有巨大的囊實性占位,大小約為11.9厘米×7.5厘米×9.6厘米,約占據整個頭顱的三分之一,結合他的年齡,考慮良性的顱咽管瘤可能性很大。5月28日,醫生在全麻下為梁俊濤做了手術。現在梁俊濤回到了化州,他頭部的手術刀口已經愈合,但手術時固定頭部的支架壓傷了他稚嫩的頭皮,至今還沒完全好,需要隔日到醫院換藥。
手術已經花去他們家67000多元,梁家人為此借了數萬元債務。據醫生估計,放療費用可能比手術費還貴,這徹底難倒了梁俊濤的父母。
作者:伍君儀 胡譽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