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都先生發現腹股溝處出現腫塊后,前往一家三甲醫院先后接受了兩次治療。此后,都先生身上的腫塊復發,輾轉多家醫院后被診斷為黑色素瘤,當轉院至某大學附屬醫院治療時死亡。事后,都先生的女兒將首診醫院和某大學附屬醫院一并訴至法院,要求賠償30余萬元。前天上午,石景山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起訴
復發前曾兩次就診
都女士起訴稱,2007年8月,她的父親都先生發現右側腹股溝處出現了一塊核桃大小的包塊,且紅腫疼痛,故前往某三甲醫院治療,該院對都先生進行打針消炎,幾天后腫塊消去。2008年9月,都先生腹股溝處的腫塊明顯增大并疼痛加重,他再次來到該三甲醫院治療。醫院診斷為右大腿膿腫、陳舊性肺結核,并為都先生進行了右大腿囊腫切開引流術。
2011年3月,都先生腹股溝上的腫塊又一次加重,后經多家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2012年3月8日,都先生轉至某大學附屬醫院治療后第二天死亡。
“2008年9月份,我父親在醫院做腿囊腫切開引流術,創口愈合后結了深紫色的疤,當時醫院說是手術疤痕沒關系。我現在回想那應該是黑色素瘤的早期特征,但未能引起醫院的足夠重視。”都女士認為,首診醫院及某大學附屬醫院的診療行為有過錯,起訴索賠30余萬元。
>>鑒定
兩家醫院均存過錯
經都女士申請,法院委托鑒定機構對兩家醫院的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過錯與患者死亡是否具備因果關系及其責任程度進行鑒定。鑒定意見顯示,首診醫院未盡到高度謹慎的注意義務,延誤了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該項過錯與患者死亡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并負次要責任。
鑒定意見還認為,某大學附屬醫院未對家屬盡尸檢告知義務,存在過錯,但該過錯與患者死亡無因果關系。
不過,都女士及兩家醫院都不認可該鑒定意見。都女士認為鑒定報告中對責任認定的過程描述并不詳細。首診醫院認為,都先生2008年就診時,醫院診斷時提取的細胞切片顯示,都先生體內無原始黑色素瘤細胞。不能以3年后發生了黑色素瘤細胞而反過來推斷當時的病理診斷有問題。某大學附屬醫院認為醫院的治療是符合規定的。
因首診醫院要求重新鑒定,法庭宣布重新鑒定后擇日再審。(記者楊鳳臨)
◎名詞解釋·惡性黑素瘤
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皮膚黑素瘤表現為色素性皮損在數月或數年中發生明顯改變。雖其發病率低,但其惡性度高,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繼發癌變的病例多見于兒童。(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