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居發病率和死因榜首 甲狀腺癌發病率加速增長
廣州日報訊 (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黃金娟、歐曉芳)昨天是世界癌癥日,主題為“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癥”。近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臨床醫師癌癥雜志》(CA)發表了來自國家腫瘤登記中心的《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及分析。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有429.2萬例癌癥新發病例和281.4萬例癌癥死亡病例。其中肺癌高居癌癥發病率和死因首位,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緊追其后。
在我國,癌癥已經成為疾病死因之首。數據顯示,我國男性五種最常見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加起來占所有癌癥病例的2/3;女性最常見腫瘤依次為乳腺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占所有癌癥病例的60%,其中,乳腺癌占所有女性癌的15%。男性和女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五種最常見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死亡病例的3/4。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外科主任、中大肺癌研究所所長龍浩教授指出,近二十年來,臨床看到的肺癌種類出現明顯變化:和吸煙或被動吸煙高度相關的肺癌鱗狀細胞癌從過去占總量的50%明顯減少,如今肺癌病人中約占六成的是腺癌,而腺癌的發病機制被認為“與環境污染關系密切”。
“過去頭頸外科收治的病人主要是喉癌,現在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甲狀腺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頭頸科宋明教授表示,甲狀腺癌的發病人數從2003年起一路躥升。宋明認為,這其中既有體檢超聲篩查廣泛開展的“貢獻”,也和生活方式改變有關。
國外有研究發現,頭頸部腫瘤對電磁輻射較敏感。“我們身處‘移動網絡無縫連接’的時代,每種電器的輻射強度或許很小,但總量疊加產生的影響很難估計。”宋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