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抑郁癥?
一種真正的疾病
究竟什么是抑郁癥?有哪些癥狀和表現?關于該病,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對此進行了一一闡述。據悉,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部分,是執行和支持醫療研究的首要聯邦機構。
針對抑郁癥,首先人們必須了解的是:
抑郁癥是一種真正的疾病;
抑郁癥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們;
抑郁癥是可以治療的;
如果你患有抑郁癥,你并不孤單。
如果你有以下癥狀或跡象超過2周,那么你就有可能患上了抑郁癥:
持久的悲傷,焦慮,或者空虛感;
無望感或悲觀
負罪感,價值感缺失或無助感
失去對曾喜歡的活動的興趣或快樂
精力減少,疲勞感或變得“遲鈍”
專注力、記憶力下降,做決定困難
睡得多或睡不著,早上醒得早
食欲變化,無意識的體重減輕或增加
自殺或死亡觀念,自殺企圖
坐立不安或易敏易怒
持久性的身體疼痛
抑郁癥,即便是最嚴重的情況,都是可以治療的。治療越早開始,就越有效。大多數人在經過抗抑郁藥物和談話療法后,癥狀都會有所改善。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癥,那么請立即掛號預約去看醫生。
近日,18歲史學天才少年林嘉文跳樓自殺,抑郁癥再引關注。
可惜的是,社會對抑郁癥的認識卻遠遠不夠。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范圍內已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郁癥。從疾病負擔看,目前抑郁癥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隱患。
那么在中國,作為一種精神疾病的抑郁癥,整體情況如何呢?
成都商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姜濤。姜濤醫生表示,目前全國有超過9000萬人口患抑郁癥。而且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我國精神科醫生缺口巨大,達40多萬,而專門針對抑郁癥的治療醫生,更是少之又少。
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為3%~5%
“抑郁癥在各個人群中都會有不同的發生,”姜濤稱,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抑郁癥的發病率為3%~5%,目前國內有超過9000萬人口罹患抑郁癥。而在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職業人群多于非職業人群。他說,尤其是生活在北京上海及廣州等大城市面臨高壓力高競爭環境的白領們,是此病的高發人群。
他表示,“以我接觸的病人來看,IT人士、媒體從業者、讀重點學校的學生、財會、公安人員和老師,也都在高發行業之列。”
姜濤表示,精神科注冊的職業醫生不是很多,據他了解,全國有2萬多,缺口高達40多萬,遠遠達不到國際標準要求的醫患比例1:200以下。相比之下,據《中國衛生年鑒》2012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科醫生缺口為20萬人。
認知粗淺 80%患者誤診或漏診
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醫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到20%,換言之,即80%的患者被誤診或漏診。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姜濤稱,近年來大城市的人們對抑郁癥越來越重視,而且懂得主動求治,但多數人對該病的認識仍十分膚淺,“還處于非常初級的認知階段”。他說,“許多人都以為這不是病,只不過是患者‘想不開、性格存在問題等’。雖然大城市的人們對該病認知度偏高一些,但和國外的整體認知度相比仍舊偏低。”
對于誤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姜濤分析稱,歸根結底還是人們對該疾病認知和知識普及的不到位。他說,許多患者在就診時多是以軀體的不適為主訴,到綜合醫院的具體科室進行診治,比如頭疼、腳疼,到內科或者外科去診治。若這些醫生只根據這些癥狀來治療的話,怎樣治都無法有效。“病人根本不會往抑郁癥這方面去想,也不會選擇到精神科診治。”
發病原因 遺傳因素占第一位
從業時間已長達24年的姜濤稱,從他接診的情況來看,抑郁癥患者的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上漲約10%。“現在我每天要診斷100人左右,其中八九十的人被確診存在情緒問題,抑郁癥或者雙相抑郁。”
抑郁癥的發病,和壓力大、競爭大等因素有關。但姜濤稱,究其發病原因,“生物性因素是占據第一位的,即遺傳因素。首先這類人群攜帶了抑郁癥的致病基因,具有遺傳的患病傾向。”
但他也表示,有些人雖然攜帶了基因,但卻不會發病,后天的一些因素如生活壓力巨大、健康喪失、財產喪失、感情和婚姻的喪失,比如喪偶、離婚、失戀等等的重大人生事件的刺激下,就容易得病。“比如前段時間股市震蕩,一些炒股損失慘重的人就因此患上了抑郁癥。”姜濤強調稱,“遺傳在該病的發病原因中占了很大權重,這些患者都是具有發病傾向的。”此外,他還表示,抑郁癥是容易復發和反復的,因此患者必須堅持治療。
自測20題
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
請自己根據近一周的實際情況作答,并按照表中分值計算出總分。
抑郁癥自測信息 沒有 有時 經常 總是
1、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 1 2 3 4
2、我覺得一天中早晨最好 4 3 2 1
3、我一陣陣地哭出來或是想哭 1 2 3 4
4、我晚上睡眠不好 1 2 3 4
5、我吃的和平時一樣多 4 3 2 1
6、我與異性密切接觸時和以往一樣感到愉快 4 3 2 1
7、我發覺體重在減輕 1 2 3 4
8、我有便秘問題 1 2 3 4
9、我心跳比平時快 1 2 3 4
10、我無緣無故覺得累 1 2 3 4
11、我頭腦還和平時一樣清醒 4 3 2 1
12、經常做的事情我覺得很容易 4 3 2 1
13、我覺得不安且平靜不下來 1 2 3 4
14、我對未來仍抱希望 4 3 2 1
15、我比平時容易激動 1 2 3 4
16、我發覺做決定很容易 4 3 2 1
17、我覺得我有用,有人需要我 4 3 2 1
18、我的生活很充實 4 3 2 1
19、我認為如果我死了別人會過得更好 1 2 3 4
20、平時感興趣的東西,我仍感興趣 4 3 2 1
將總分乘以1.25后為最后得分。最后得分在50分以下為正常,50—59分提示輕度抑郁,60—69分提示中度抑郁,70分以上提示重度抑郁。
注: 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由美國杜克大學華裔精神病學家張威廉(W.K.Zung)于1965年編制,幾乎是抑郁癥自測表的代名詞。它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是目前精神醫學界最常用的抑郁自測量表之一,也是最具權威性的抑郁癥自測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