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姜泓
太陽能電池兩面貼裝,金閃閃的天線卷曲于兩側,如手機一般大小和靈秀,重量不足152克……記者昨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驗室里,見到了由五名在校本科生自主研發、目前國內最小的一顆衛星。這顆小衛星將于今年7月發射升空。
小衛星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三年級的張子恒、葉向陽、蔡信岳、吳天琦、何翼景等5名在校大學生自主設計研發完成,也是國內首個由本科生獨立研發的衛星。昨天,記者在學院的大學生自主創新實驗室見到了正忙于模擬試驗的五名“學霸”。
“去年12月,我們項目組成立的時候,大家充滿激情,可剛一上手就遇到了困難。”談到衛星研發經歷,團隊負責人張子恒略顯羞澀地告訴記者:“最難的就是方案論證階段。因為計劃7月搭載發射,時間不等人,我們全天都在實驗室忙碌,曾經四天三夜未合眼,經歷了一次次失敗,甚至也有放棄的念頭。放寒假同學們都回家了,我們依然在實驗室忙碌。當時我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衛星的燒線裝置如何解決。很沮喪的時候,學院老師把我們帶出去吃飯散心,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家雜貨店看到的電子點煙器給了我們靈感。于是,連夜拆裝琢磨,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研發工作出現轉機。”。
歷時5個多月的方案論證、研發和模擬測試, 今年4月初,這顆小衛星通過了整芯測試。吳天琦、何翼景說,研發過程相當的辛苦,不過,當看到項目每一點進步的時候,大家都會忘記苦和累,現在我們期待親手打造的第一顆衛星能順利上天。
在實驗室,葉向陽、蔡信岳還向記者展示了這顆衛星模擬出倉入軌的全過程,天線和太陽能電池板側板在一瞬間展開。記者看到用于天線和太陽能電池板固定的是白色釣魚線,天線材料是普通鋼卷尺經過鍍金制成的。同學們自豪地說,目前衛星是初樣,正樣還會加上隔熱等裝置,外表也會更精致。
“航天領域把微小衛星稱為皮衛星,我們研發的這個皮衛星可以完成星地通信鏈路的建立和后期的成功通信,攻克了星地通信的難關,同時還可以完成星上搭載GaN器件和EEPROM器件的測試任務。”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彥明介紹說,“一般而言,皮衛星只是作為大衛星的伴飛星,皮衛星經大衛星中轉之后才能與地面通信,而這顆衛星可以直接完成與地面的通信任務,這在國內航天領域也屬首次嘗試。”
圖為科研小組的五位同學正在對“西電空間皮衛星1號”進行調試 (記者 李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