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石家莊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2014年,市教育局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開展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與改進提升項目研究,共有67所實驗學校的1.6萬名中小學生、3萬余名家長、130名校長和1300多名教師參加了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昨日,石市首次發布了四年級、八年級教育質量抽測“健康指數”。
學校歸屬感是品德發展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本次發布的四年級、八年級整體教育質量狀況的“健康指數”,圍繞學生發展的五大維度,即品德行為、身心健康、學業發展、興趣愛好、學業負擔,和影響學生發展的學校、家庭、社區等相關因素,最終形成了包含16個學生發展指數以及11個影響學生發展指數的教育質量綜合評估體系。
從統計情況看,石市四、八年級學生品德行為指數分別為77、78,說明石家莊市四、八年級均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都能夠表現出所測量的品德行為。同時,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在關愛、正義、尊重、責任和誠信五個維度上的指數均超過70。分析發現,學生品德行為的發展受到學生個體、學校、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影響。改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和親子關系,提升學生自信心,促進家長有效參與教育,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品德行為整體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在四年級還是八年級,同伴關系、學校歸屬感都是學生品德行為發展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從數據分析發現,石家莊市四年級有50%以上的學生主觀幸福感較高、自尊心和耐挫性較強、人際關系良好,超過80%的學生表現出較多的親社會行為;與四年級學生相比,八年級學生在自尊心、同伴關系、親子關系等方面的發展與四年級學生基本一致。與此同時,報告也指出,確實有部分學生存在較為負面的心理狀況。例如,特定群體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應予重視。以四年級為例,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均呈現本地戶籍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本地戶籍學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男生;非外來務工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外來務工子女;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留守兒童;非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寄宿生。
四年級語文、數學成績高于全國水平
從數據統計分析,石家莊市四年級學生在語文、數學學科學業成績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八年級學生在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人文等各學科學業達標水平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年級學生在語文、數學學科學業成績達標比例分別為95%和9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在科學學科上的達標率僅為74%,需要給予特別關注。八年級學生在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學科學業成績達標比例分別為81%、90%、80%和85%,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之對比的一組數據是,香港地區同類學業水平測試數據顯示,近幾年來,香港小學四年級學生學業水平合格率為85%-90%,初中二年級學生學業水平合格率在80%-85%之間。
數據統計還發現,不同群體在不同學科上的表現均存在一定差異,并一致體現為農村學校弱于城市和縣鎮學校,城市中的外來務工子女弱于非外來務工子女,男生弱于女生,留守兒童弱于非留守兒童等。小學階段,寄宿學生在各學科上的達標率均低于非寄宿學生;而進入中學階段后,學生在各學科上的達標率差異不明顯。 □本報記者 郭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