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校區,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先生正在為近400名研究生講授數值傳熱學。雖已82歲,但他依然精神矍鑠、話語鏗鏘。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
“交大西遷,扎根黃土仍枝繁葉茂,我是西遷‘大樹’上的一片小葉子。”1957年,陶文銓從浙江紹興考入交通大學,直接到西安報到,成為交大西遷后培養的第一批學生。陶文銓告訴記者,自己是在“西遷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還記得剛到西安時,學校的條件還很艱苦。校外是一片麥浪,校內是建筑工地。氣候干燥,有半年多的時間,陶文銓經常流鼻血。從吃米飯到吃饅頭,飲食也不太適應……陶文銓說,盡管如此,師生們熱情不減。“西遷的老師們非常重視教學工作,幫助青年教師成長。老師們以國家為重、以工作為重,將自己的人生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這種精神對我和其他同學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半個多世紀以來,陶文銓始終堅守在教學工作第一線,并長期從事傳熱學及其數值模擬方法與工程應用研究,推動與促進了我國計算傳熱學科的形成與發展。
“要當好一名老師,必須熱愛專業,熱愛教學。站在講臺上,要對幾百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負責,不能耽誤學生一堂課!”為了給學生上課,陶文銓曾提前結束國外訪學,從機場直奔教室。課前,他總是認真準備,納入新的內容。慕名而來的學生坐滿了階梯教室,他就買了20個小馬扎,方便學生聽課。談及為什么這樣“拼”,陶文銓說,不能辜負幾十年前那一大批西遷前輩的付出。
如今,年逾八旬的陶文銓依然站在講臺上,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令他感到驕傲的是,自己培養的100多名碩士、博士中,也有許多人投身教育事業,扎根西部。
前不久,陶文銓獲得了2021年度杰出教學獎。“60多年來,西遷老同志的事跡深深激勵著我。我們要傳承好‘西遷精神’,教好書,育好人,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貢獻力量。”陶文銓說。(記者吳月)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4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