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東在家中演奏二胡,因為學費的原因他最終放棄了學習音樂 攝/法制晚報記者 付丁
“盲”伴隨著他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卻沒有成為他的夢魘,也沒有在他心里種下陰霾。相反,他用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給自己的生命帶來了光明。
張耀東,一個來自甘肅天水的盲人男孩,經歷了18年的拼搏扭轉了生命的困局,迎來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輝煌——高考分數高出甘肅省文科一本線15分。
究竟是什么樣的動力支撐著這個盲人,讓他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參加高考,并且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這18年來他克服了什么樣的艱難困苦?近日,《法制晚報》記者走近張耀東,感受他18年不平凡的奮斗歷程,傾聽他的內心獨白。
關于殘疾 上小學時 曾被同學故意絆倒
在位于天水市郊的20平米左右的客廳里,明亮的燈光下,18歲的張耀東完全沉浸在自己黑暗的世界里:雙膝上放著一本磚頭厚的盲文書,伸出的十指在凹凸的盲文上觸摸著,邊摸邊念著上面的內容。
他一只眼睛完全看不見,另一只眼睛的視力也不過0.02,高考后上升到0.07,他在我國法律里被定義為“盲人”。
在他三個月大的時候,爸媽就發現他眼睛有問題,隨后歷盡艱辛帶他走遍了祖國各地的很多醫院。然而,醫院并沒有找出病因,也沒能治好他的眼睛。
“殘疾”這個字眼他并不排斥。幾乎每一個問題的答案他會脫口而出,遣詞造句儼然大人模樣,比同齡孩子明顯成熟不少,有時還會打官腔,不時冒出一些成語、俗語。
法制晚報:0.02的視力是什么概念?
張耀東(以下簡稱張):0.02的視力就是站在離視力表一步遠的地方,只能看見最大的那個字母。隨著身體的發育,視力比之前好了一些。以前看書一兩行眼睛就累,現在可以一次看四五行都沒問題。
法制晚報:你眼睛是怎么盲的?
張:媽媽說我出生時窒息了三分鐘,然后吸氧造成的,爸媽帶我去了全國各地很多醫院,也在北京的大醫院住過院,但并沒有哪家醫院能夠給出定論。我吃的藥有一火車皮那么多,這些都沒什么用。
法制晚報:你什么時候學的盲文?
張:初二的時候,爸媽給我請了一個盲文老師。我用八個晚上,每個晚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學會了盲人孩子一學期的課程,現在認字都不成問題。
高一時,我們去北京的國家盲文圖書館辦了個借書證,他們幫忙把書寄過來,看完后我們再給他們寄回去。就這樣,每年寒暑假我可以看很多書。
法制晚報:有同學對你有誤解,取笑你嗎?你為這事苦惱過嗎?
張:小學時有同學會戲弄我,在我面前放障礙物,故意讓我摔跤。那時,我會發脾氣,摔同學們的東西,但是后來知道了那些對我有誤解的同學是因為彼此之間缺乏正確的交流、溝通。我每天忙著各種各樣的學習,還有學生的事,沒空在意這些。
法制晚報:你反感別人把你當殘疾人嗎?
張:從實際上看我是,但從內心來講我不是,我人殘志不殘。我能夠面對現實,別人的評價一笑而過。
關于學習 大字考卷 超出一本線15分
“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
張耀東坐在媽媽旁邊,屏神聆聽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在他心底扎下了根,從此,他學會了給自己勵志,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并不比別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