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的邢女士向北京晨報反映,兒子和兩名同學暑假來京打工,但安排三人工作的中介公司卻未在約定時間內支付酬勞。昨日,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并非故意克扣,并于下午5時支付了其中兩位學生900多元薪資。
學生:沒簽任何協議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這三名學生就讀于石油物探學校,劉同學從校公告欄上看到招工信息,隨后三人聯系了這家名為北京啟程博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招聘中介公司,7月6日來京與該招工項目負責人任經理見面。“當時他就告訴我們是去永和大王國貿店,沒說工作多久、工錢怎么算,也沒簽任何協議。”呂同學說,三人僅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名字和身份證號,因師兄師姐也曾經由這家公司介紹打工,他們并未有疑慮,辦理健康證后7月10日便正式到店上崗。
隨后三人陸續結束打工,其中呂同學打工時間最長于8月22日離崗,三人均稱,離店前皆向打工店店長和任經理說明了情況,“中介說店里同意就行,店長說得跟中介說好。后經雙方都同意我們才離開,中介也說之后會結算工錢。”
然而從約定的8月10日等到24日,三人遲遲沒有收到錢。邢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兒子(呂同學)多次致電、發信息催問任經理,對方都不接聽、不回復,最終對方才告知支付工錢的前提是按規定辦理離職手續,“連入職都沒辦過,哪來離職一說?”她還說,“永和說錢已經打了,是中介沒轉給孩子們”。
中介:有協議會給錢
昨天上午,北京晨報記者聯系到永和大王國貿店店長劉先生,對方稱此事由中介公司任經理負責,之后就再不接聽電話,而任經理堅稱三名同學打工之初“絕對簽了協議”,他已決定以現金形式當面支付工錢后立據存證,“不想再糾纏了,我會給他們錢。”他說。
任經理介紹,三名同學原定工期為7月10日至8月25日,按每小時9.5元支付酬勞,以上內容和違約責任等均在合同中寫明。但當記者要求任經理出示相關材料時,他表示涉及保密協議不便出示,除非通過“法律途徑”。但三名同學多次強調“壓根沒簽過合同,也沒辦過入職手續,也沒有必須工作至8月25日這一說”。“我從始至終都沒想過要克扣他們的錢,拖了幾天先是因為永和的錢沒到賬,后來又發現他們三套工服沒交回。”任經理說。
昨天17時許,記者得知,呂同學和劉同學分別拿到779元和142.5元酬勞,葉同學因未上交工服且打工不足一天而未能領到薪資。(晨報96101現場新聞 記者 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