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一家無人機工廠內展示的無人機模型。 鐘欣 攝(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無人機”開始越來越多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我們很常見。從明星求婚到事故現場的航拍,再到此前甚至有物流亮相自己的無人機快遞計劃,嘗試用無人機運送貨物,并引發國內外物流業巨頭紛紛跟風,等等。然而近日有研究表明,無人機尚存在安全問題,有被劫持的危險。
在近期舉行的某智能設備破解大賽現場,“劫持無人機”成為參賽選手們挑戰的項目之一,選手在現場成功利用無線技術劫持某國內知名品牌無人機。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安全實驗室的團隊對市面上主流的無人機進行研究后,發現無人機存在安全問題,首當其沖就是傳輸信息被竊取,也就是所謂的“被動攻擊”。
國內某無人機生產廠商負責人鄂勝國表示,回傳數據安全問題,即使是軍用無人機也無法做到萬無一失。他認為,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數據的保密程度、重要性在民用這塊沒有充分認識到,在軍用這塊,安全性也是受到很重視的,數傳和圖傳的電臺上有一些相應措施,包括跳頻、擴頻等,但是這些手段目前來說能不能完全杜絕泄密的問題,技術上還是有一些瓶頸有待解決。
研究表明,威脅性更大的是主動攻擊,攻擊者可以向手機發虛假視頻,欺騙用戶,制造無人機正常工作的假象。攻擊者還可以侵入并控制無人機,可以將攝像頭指向任意方向,打開或關閉攝像頭,竊取無人機上存儲的圖像,或者刪除無人機上的所有數據。最后,攻擊者還可以劫持無人機,讓它飛到任意地方或墜毀。
無人機進入大多數人生活時,不少是作為玩具、或者攝影輔助器械的角色,然而這一研究結果使不少用戶也產生擔憂,是否無人機的出現也會給大家生活構成威脅。到底該如何評估無人機的安全性?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柯玉寶認為: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但是這種也分軍用和民用,軍用想劫持過來不是一般的難,民用的,他劫持了干什么?劫持了干壞事?有劫持的功夫,自己買一架造一架都出來了,如果有劫持的本事,完全沒必要干這事。除非是想栽贓,但是一調查也能調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