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6月30日電(記者藍建中)醫學界一直對俗稱“漸凍癥”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束手無策。日本京都大學最新研究結果說,利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制作前驅細胞,然后移植給漸凍癥實驗鼠,能將其壽命延長約10天。
“漸凍癥”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一種,患者逐漸喪失運動機能甚至癱瘓,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科學家霍金。這種病被認為與神經膠質細胞異常有關,神經膠質細胞可負責維持神經細胞的網絡并向神經細胞提供營養。
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治久率領的研究小組,利用iPS細胞制作出可變化為神經膠質細胞的前驅細胞,然后向24只患有漸凍癥的實驗鼠脊髓各移植了約8萬個這種細胞。
結果發現,移植了前驅細胞的24只漸凍癥實驗鼠的平均生存期為162天,而沒有移植的24只實驗鼠僅為150天。研究小組說,移植的前驅細胞幾乎全部變為神經膠質細胞之一的星形膠質細胞,開始產生維持神經細胞所需的蛋白質,而且這些移植的細胞沒有發生癌變。
研究小組還說,實驗鼠的10天相當于人類的數個月到半年時間,不過單純換算為天數比較困難。他們準備今后將這種前驅細胞與利用iPS細胞制作的運動神經細胞一起移植,以調查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
相關論文已刊登在新一期美國《干細胞報告》雜志網絡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