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里約熱內盧8月19日電(記者劉隆)巴西一批被遺忘40年的恐龍化石被證實是距今大約8000萬年前生活在巴西南部的翼龍新物種。
巴西圣卡塔琳娜州孔特斯塔多大學和里約聯邦大學國際博物館的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上發表了他們的這一發現。他們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Caiuajara dobruskii,其顯著特征是頭部頂著一個巨大的形似帆船上帆布的頭冠。
科學家推測,該翼龍新物種大約生活在距今9000萬至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南美大陸與非洲大陸分離不久。其翼展最大可達2.35米,沒有牙齒,很可能以植物果實為主要食物。根據幼年翼龍骨架化石判斷,該物種應該在很年幼時便能獨立飛行。
這批化石發現地點位于巴西南部巴拉納州東北部,是該地區第一次發現翼龍化石。在發現的47具骨架化石中,包含不同年齡階段翼龍的骨架化石。
事實上,這批化石早在1971年便由當地一名農夫和他的兒子發現并報告給當地政府,但隨后便被遺忘。直到2011年孔特斯塔多大學的兩名古生物學教授發現了這批化石并開始研究才使這些“寶藏”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