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一張圖片:許多人舉著手機,屏幕亮著,在黑夜中顯得格外亮眼,星星點點,煞是好看,原本以為某個歌星的現場演唱會,一看圖片說明,原來是匈牙利的手機用戶在舉行抗議活動,抗議政府擬征收流量稅。手機流量居然要征稅,很奇葩!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據外媒報道,匈牙利政府日前向國會提交2015年的財政預算案,為平衡赤字,計劃向網絡數據流量征稅,每1GB流量繳納150福林(約合人民幣3.77元)稅款。匈牙利經濟部長預計網絡流量稅會為庫房帶來200億福林(約合人民幣5億元)進賬。但有調研機構分析稱,匈牙利去年固網數據流量為11.5億GB,流動數據流量則為1800萬GB,單純以此計算,產生的網絡流量稅已高達1750億福林(約合人民幣44億元)。
幸好這不是在中國國內,今年1-9月國內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3.99億GB,如果按照1GB流量征稅3.77元,稅金53億元,固網流量更是沒辦法統計。
如果真要征流量稅,那可是要將苦命的運營商逼上絕路。本來,流量和收入之間的剪刀差就是全世界運營商碰到的共性問題,流量給自己帶來的收入增速遠遠比不上流量本身的增速。運營商已經為此很胸悶,而且已經為自己獲得的流量經營收入繳納相應稅款,現在如果再要按流量本身征稅,這中間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而且沒有道理。這逼著運營商將負擔轉移到用戶身上,或者讓互聯網企業承擔,用戶會反彈,互聯網企業也不太會買賬,到現在,也只聽說谷歌給法國電信支付過費用。
最終的結果是,會扼殺當地互聯網業,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