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又添新動力。昨天上午召開的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市科技工作會上,220項創新成果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市委書記郭金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為科技工作者頒獎,向他們辛勤工作取得的成果致以崇高敬意和熱烈祝賀。
副市長張工宣讀了關于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代表獲獎者發言。京東方的超精細移動顯示關鍵技術、本市與中科院聯合完成的北京地區空氣質量遙感監測技術、積水潭醫院的影像和機器人智能骨科手術體系研究,獲獎項目充分體現了北京科技資源豐富、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優勢,許多獲獎成果直接服務于破解“城市病”和造福改善民生,為北京經濟結構向“高精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王安順講話說,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必然要求。首都科學發展開啟了新航程,適應新常態、落實新定位、邁向新目標,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舉全市之力推動創新,進一步發揮好中關村示范區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履行好服務國家創新戰略的責任和使命。
王安順強調,要進一步激發和增強全社會創新活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束縛創新的桎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打通創新環節加速成果轉化,健全導向機制賦予科技創新更多市場機會。要進一步強化創新對首都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認真落實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供支撐,強化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引領帶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堅決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堅戰。要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健全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的協同創新機制,推動跨省市創新平臺建設,促進三地在研發和產業鏈上的分工合作,構建合理有序的創新發展格局。要進一步優化首都創新創業環境,大力吸引、培養和使用好創新型人才,推進科技與金融的結合,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科技部和北京市領導侯建國、李士祥、茍仲文、孫康林、閆仲秋出席。(記者 湯一原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