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趙竹青)4月25日尼泊爾8.1級強震已導致2000余人遇難,14座重點古建筑坍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溫增平在做客人民網科技頻道訪談時表示,尼泊爾建筑大多結構老舊,抗震能力低,其中抗震性能最好的要數“木結構”。
“尼泊爾,特別是首都,建筑物高度密集,人員特別擁擠,主要的建筑物都比較老舊,以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為主,很少有砌體結構,更不用說鋼筋混凝土了。”溫增平說,“尼泊爾經過抗震設計的建筑極其有限,總體來講抗震能力是非常低的。”
一般情況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鋼結構有比較強的抗震能力。溫增平說,這些類型的建筑物需要經過抗震設防、抗震設計,再加上適當的施工,才能保證其抗震能力。
尼泊爾的部分古建筑并非上述幾種現代建筑結構,但抗震性能卻相對較好,能在此次大地震中“幸存”。溫增平解釋說,“這是因為它的木結構。”首先木結構比較輕,地震時產生的作用力較小;其次,木結構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鉚得非常好,再加上其本身較輕,就能保證它的整體性而更不容易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