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首屆科交會現場,看到參展商按地區和門類分布,幾乎占滿了整個展廳,新能源、電子、互聯網、自動駕駛……各家的展位上都擺著自己的拳頭產品和技術。進場的參展代表眾多,甚至在安檢口形成短暫擁堵,場內也是擠擠挨挨,他們不急不忙地在各個展位間踱步,不時停下來與參展商交談,互相交換名片,有的還饒有興致親身體驗展位上的產品樣品。整個展廳熱鬧忙碌。
廣州3D打印產業聯盟由華南理工大學等超過100家單位組成,專攻3D打印技術。這次他們帶來的金屬3D打印機和巧克力3D打印機兩款創新產品,頗有趣味的現場演示吸引了眾多眼球。聯盟副秘書長陳湖斌希望,能在這里對他們的技術感興趣、愿意找到合作的企業,包括3D打印機的制造廠商、使用商。合作的方式不限,只要大家談得攏,什么模式都可以。
對于科交會這個平臺,陳湖斌直言“非常好”:“我們這個聯盟科研實力強,創新技術多,一直以來苦于尋找可應用轉化的合適機會;特別是參與進來的一些高校院所單位,由于體制原因,平時都是關在‘象牙塔’里搞科研,缺乏社會關系和市場對接,往往做出來一個好東西,不知道去哪兒產業化,結果只能當成科研成果評個獎、寫個論文、拿個項目就鎖起來。”他感慨,有了這個平臺,他們這些科技成果的輸出方要“找對象”一點也不難了,這不,開展到現在短短一個小時已有10來家企業表示有興趣了。
來自北京的韓瑞廣看得很認真,遇到有興趣的便停下來耐心攀談許久。他說,他們負責搜尋好的創新技術,向有關單位推薦。以前都是到處跑、到處抓瞎,效率低。這個國家級的科交會等級高,門類齊全,但參展的門檻卻比較低,參加這樣的展會,尋找新技術就輕松、高效得多了。“只是這個地方還是太小了點,顯得稍微擠了一點,希望規模再擴大一點。”他說。
記者看到,來自俄羅斯烏法航空航天學院的一眾“洋專家”夾雜在人群中格外顯眼。原來,在科交會上,他們不僅有一個展臺,還剛剛與廣州的企業簽訂了技術轉讓協議。不過,“如果中國企業有好的技術,我們當然也不會放過,所以參展之余,我們還是會到處看看,跟中國的科研單位和企業多多交流。”在陜西省鋼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展臺前,雄久科夫.拉什托維奇對其“高強度抗震鋼筋無加熱直接軋制”技術頗感興趣。
記者了解到,本屆科交會還開通了“創新科技成果交流交易網上平臺”,打造“不落幕”的創新科技成果交流會。該平臺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手段,依托各學會和科協組織,通過整合科技工作者資源和科技信息資源,建立專家庫、科技成果庫、企業需求庫等數字資源庫,提供專家企業在線互動咨詢、科技成果網上發布,還提供企業需求征集、專利信息檢索等服務。目前,平臺已經收錄了1200余項科技成果信息,數千名簽約科技工作者為企業提供在線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