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行報告提出實現無碳未來三大步驟
世界銀行不久前發布報告《發展去碳化:通向無碳未來的三大步驟》,通過數據、案例和政策建議向決策者闡述了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并在本世紀內穩定氣候變化的三個步驟:規劃長期發展;實施納入合理碳價的一攬子政策;保障受影響群體平穩過渡。
一、規劃長期發展。報告指出,各國要針對最終目標而非短期目標做好計劃,政府應即刻作出積極決策,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避免不良發展模式以及在未來低碳環境下無法發揮效用的投資項目,降低資產擱淺風險。以2012年建成的化石燃料發電廠為例,其40年的預期使用壽命內將排放約190 億噸二氧化碳。報告警告,若推遲行動,下一代人承擔的成本將會增加。如果到2030年才開始行動,則從現在起到2050年,每年把全球氣溫控制在2℃以下所需的成本將平均增加50%。
若采取的行動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則有利于實現凈零排放:電力行業從依賴化石燃料逐步轉向使用清潔能源;隨著清潔能源用量不斷增加,電力行業有可能實現大規模轉型,進而擴大清潔能源覆蓋面,淘汰污染燃料;提高能效有助于降低能源需求;通過改進森林與土地管理保持自然界良好的碳吸收和儲存能力,抵消碳排放。
報告建議,各國應大力采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效,利用良好的森林和土地管理保持自然碳匯的健康,以達到凈零排放的最終目標。處于快速城鎮化的地區,做好未來規劃意味著需要對城市公共交通進行設計,投資未來20~50年所需的研究和技術開發。
二、實施納入合理碳價的一攬子政策。
激勵措施和政策規劃同樣重要,能夠確保規劃的實現,幫助項目融資,從而將投資方式和觀念轉向低碳增長。碳定價是一個關鍵,可以解決市場無力將溫室氣體排放代價納入考慮的問題。碳定價也是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鼓勵減少排放的有效方法。
三、保障受影響群體平穩過渡。
向低碳增長過渡必然會產生經濟影響。因此,改革必須致力于扶貧和共享繁榮,實現受影響最大群體的平穩過渡,幫助企業改造以適應更清潔的環境。目前,汽車制造廠商已啟動了該進程,提高了燃油經濟性,開發電動汽車和低排放汽車。
報告建議,取消主要富裕者受益的化石燃料補貼并實行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制度,以釋放或創造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及向貧困人群提供直接援助所需的資金。若采用廣泛的現金轉移支付取代化石燃料補貼,將會有60%的底層人群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