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趙竹青)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以下簡稱三大獎)的初評結果今天正式公布。
299個項目通過初評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任鄒大挺介紹,2015年三大獎共受理878項,其中自然獎135項、發明獎192項(含專用項目42項)、科技進步獎551項(含專用項目114項),經公示、網絡初評、會議初評,共產生初評通過項目299項,其中自然獎46項、發明獎67項(含專用項目17項)、科技進步獎186項(含專用項目45項)。6月24日起,初評通過的通用項目在科技部網站和獎勵辦網站公布,初評通過的專用項目在委托管理單位、推薦單位及項目完成單位等進行內部公布。
會評專家名單首次公布
與初評結果同時公布的,還有54個通用項目專業評審組的全部會評專家名單,這在我國國家科技獎勵工作中還是首次。
發明獎和進步獎還首次引入了審讀機制,評委要對項目撰寫審讀意見,作為量化評價的有效補充。
今年獎勵辦以學術水平高、行業公認度高、為人公道正派、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為原則,從評審經驗豐富的專家中擇優選出部分專家,形成評審組長庫,同時還進一步完善了專業評審組組組長的隨機遴選機制。
另外,為便于會評專家有更多時間熟悉項目材料,今年提前兩天向會評專家開放評審系統,供專家會前詳細查看項目推薦書,提高答辯評審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對經濟效益真實性首次進行核查
針對科技界反映的項目應用情況不實、經濟效益虛高等可能存在的問題,今年的評審組織開展了對項目直接經濟效益、應用情況的核查。
對初評通過的項目,獎勵辦將委托具有相關資質和科技背景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經濟效益真實性抽查;就是否符合本行業學科領域發展方向,是否具有行業領域的先進性、代表性,以及是否存在獲獎后產生負面影響等問題,還要按行業、學科分類咨詢相關部門、社會學術團體的意見。同時還將組織專家對初評通過的高等級獎項目和部分異議項目進行現場考察。經濟效益抽查結果、行業咨詢意見和專家考察組結論都將提交相關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
由于今年是第一年實行核查制度,因此,在初評階段先讓項目進行自查。截至到6月2日,287個項目全部完成自查,相關材料全部上傳至評審系統,供會評專家審閱。有1個項目因自查結果與原推薦材料存在較大差異,推薦單位主動申請撤回,不繼續參加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