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維基百科渴望學術界參與和認同

許多科學家對維基百科內容持懷疑態度。圖片來源:Chris Batson / Alamy
作為全球點擊率最高的網站之一,維基百科也是挖掘世界科學和醫學信息最受歡迎的站點之一。但科學家通常對其持謹慎態度,因為該網站上的信息可以被任何人編輯。近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一次會議上,這個非營利性網站的志愿編輯開始接觸科學家,希望能獲得他們的幫助,架構起在線百科全書和研究界間的橋梁。
“由于任何人都能編輯維基百科上的信息,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是蠻荒地帶。”這次會議的組織者、牛津大學圖書館Martin Poulter說,“不過,維基百科是書呆子的社區,他們十分關注事實是否正確。”于是,他將這些書呆子與科學家、學者和出版商集中在一起,參加首屆維基百科科學會議。
Poulter表示,盡管有些人持懷疑態度,但在很多情況下,維基百科的內容是高質量的。由于科學家是各自領域的專家,因此他們的加入將有助于改善維基百科的內容。
但總體而言,科學家不愿介入。英國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Alex Bateman指出,維基百科編輯的數量實際在下滑。他希望更多科學家愿意編輯自己專業領域的維基百科內容。不過他也表示,這與撰寫論文非常不同。而且,“這里存在一個文化障礙。”Poulter說。另外,學者們通常十分忙碌,不愿參與“瑣碎的討論”。
Bateman則提到:“目前,全世界為將科學家引入維基百科進行了諸多不同的努力,但十分分散,未能形成整體。”其中一項努力是,為了消除科學家對維基百科文章質量的疑慮,該網站試圖提高健在科學家的傳記質量。首先獲益的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學家Duncan Hull說服該學會兼職編輯相關內容,修正其中存在的錯誤漏洞。
“這是一小步。”Hull說,“在維基百科上有自己的信息將會改變科學家對該網站的態度。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的生平和成果信息是正確的,可能改變他們對維基百科是公眾信息傳播方式的看法。”(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