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吳月輝)10月28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與著名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聯合發布兩篇特邀報告的中文版,這是科學界第一次嚴肅提出氣候變化和人類健康的影響關系。
為了更有效地應對人類和地球生態系統健康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柳葉刀》編輯部委托多國科學家參與撰寫,在今年推出《健康與氣候變化:保護公共健康的政策響應》和《在人類世保護人類健康:洛克菲勒基金會—柳葉刀星球健康委員會報告》(編者注:“人類世”為地質學名詞,是指地球的最近代歷史)兩篇報告。
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對全球90億人口產生的后果將可能威脅、抵消人類過去50年社會發展和全球健康取得的成果。其中,氣候變化的直接影響包括不斷增加的熱脅迫、洪水、干旱和越來越頻繁的強風暴,間接影響則體現為更嚴重的空氣污染、病媒擴散、糧食短缺和營養不良、及失業和心理健康問題。
報告的核心觀點認為,采取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是保障全人類健康的重要機會。應對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健康的主要困難不是來自技術、資金層面,而是政治層面。因此,建議把健康作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協同效益。
報告提出了未來5年內以健康為目標的氣候變化對策所應包含的九項緊急行動:加大研究投入、擴大氣候健康危害的可恢復性財政支持、減少或停止使用燃煤、過更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建立一套穩健且可預測的全球碳價格機制、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精確計算應對氣候變化的健康和經濟效益、將改善健康當成所有政府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對策的重要目標、加強國際合作,支持各國向低碳經濟轉變。
編寫委員會還在報告中表示,決定建立2030倒計時聯盟,通過每兩年對全球健康與氣候目標各項指標的監測報告世界應對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健康的進展。
在人類世保護人類健康報告首次提出了“星球健康”的概念。“星球健康是指人類和文明應依賴于繁榮的自然系統和對自然系統的管理。
“星球健康的概念非常重要,健康并不只是人類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全球生態系統的健康。氣候變化可以以多種方式來影響健康。”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公共衛生教授Andy Haines爵士說。他進一步解釋: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直接影響在于不斷增加的熱脅迫、洪水、干旱和越來越頻繁的強風暴。間接影響則體現為: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病媒擴散、糧食短缺和營養不良、及失業和心理健康問題。
報告建議,人類健康若想保持現有水平或進一步提高,需要解決3項挑戰帶來的問題:
一、觀念和共識的不足。例如,過度依賴于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人類進步,更關注眼前的利益,而非未來人類健康和環境危害,以及這些危害對貧窮人口和發展中國家更加嚴峻的影響。
二、知識的不足。例如,未能解答損害健康的社會和環境驅動因子,長期缺乏為解決這些問題而進行的跨學科研究和資金,且無力或無心處理決策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三、行動的不足。例如,政府在識別和應對威脅方面,特別是當面對不確定性、資源匯聚,以及行動和效果間存在時間滯后問題時行動遲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