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高地,北京始終扮演著創新創業“領頭羊”和“風向標”的雙重角色。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分享了北京如何在創新之路上謀篇布局。
空間升級:大企業內部建眾創平臺
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已擁有眾創空間200個,聚集了上萬個創業團隊。“北京的創客空間95%是由社會創建。”閆傲霜說,在京聚集的創業投資機構已占全國30%以上,創業投資案例占全國40%左右。
即便如此,北京也不敢有絲毫懈怠。眾創空間的新一輪升級已經拉開序幕。 “接下來我們要調動首都的科技資源,開放給年輕的創業者。”閆傲霜表示,小創業團隊很難具有獨立完成高技術含量產品的能力,因此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包括有條件的企業,要開放實驗資源支持創業。
此外,大企業也有開放之責。“我們要支持大企業眾創空間的內部建設。”閆傲霜說,大企業在市場需求、銷售渠道、管理經驗方面有優勢,需要將這些優勢進一步釋放出來。“未來大企業要對創業者開放自己的資源,同時在內部也可以建立眾創空間。讓那些有工作經驗、有技術積累的年輕人帶頭創業,盤活企業內部的創業活力。”
經費管理:給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
科技創新的核心是人才,如何為科技工作者“松綁”,直接關乎著創新的效率和質量。“在科研經費管理上要給出一定幅度的自主權,特別是技術路徑。”閆傲霜說。
基于對科研活動特殊規律的考量,北京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在科目設置上,將來可能給科研工作者留出更多的余地,這樣就不用來回調整。”閆傲霜指出,之前設計的科目盡管很精細,但卻過于死板,“俗稱買醬油的錢不能買醋”。
但在科研活動中,不斷調整卻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們規定某些專項之間可以調整,但會有一個上限,比如在20%的范圍內就不須請示,團隊自己就可調整。”
這并不意味著監管缺位。“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在需要的地方,基本制度和監管措施必須要有,如果徹底放開,同樣會影響效率。”閆傲霜強調。
京津冀同發展:推動綠色鋼鐵協同創新
為解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面臨的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北京市科委聯合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中國人民銀行營管部,推動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建設銀行3家銀行制定了多種綠色金融支持方案,提供了300億元的資金授信額度支持。
“北京擁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它們在技術轉型升級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作用。”閆傲霜說。2015年,京津冀三地70多家單位聯合成立了一個鋼鐵節能減排創新聯盟,旨在為鋼鐵產業出謀劃策。
“我們深入研究了每個案例,比如某個鋼鐵企業存在的問題究竟是節能、減排還是產品提升。科研人員在發現具體問題后,會把現有的科技成果和技術用在有問題的企業中,同時銀行還給他們貸款。”閆傲霜說。
這使得很多僵死的鋼鐵企業重新煥發生機。“鋼鐵行業是我們推動的第一個典型行業,未來,還會在其他傳統產業中推行這樣的轉型升級方式。”閆傲霜指出,這種協同創新的模式,不僅解決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實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本報記者 李瑜)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