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由中國癌癥基金會主辦,北京科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癌癥基金會科迅專項基金成立大會暨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啟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行。
該專項基金的成立,旨在腫瘤液態活檢的基礎上,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全面推動我國精準醫療發展。項目希望通過建立中國人群腫瘤的基因突變數據庫,為中國人群的腫瘤個性化治療和復發檢測提供更加明確的臨床基因檢測數據支持。
據了解,液態活檢技術作為一種更加便捷、安全、無創的腫瘤基因檢測方法,已經逐漸被臨床醫生所認可,同時研究人員也在不斷開展新的研究來推動這項檢測技術的發展。此次多中心的液態活檢項目,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牽頭與其他15家中心共同完成。
近日,《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馬飛。馬飛作為本項目乳腺癌方向的sub-I,在啟動會上做了題為“循環腫瘤DNA研究進展”的專題報告。采訪中,馬飛對液態活檢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對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的研究成果轉化寄予了厚望。
在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啟動會上,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長趙平致辭
《中國科學報》:NGS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液態活檢技術的日趨成熟,您覺得液態活檢在未來的臨床應用前景如何?
馬飛:目前臨床上腫瘤的樣本采集大多需要通過手術或者穿刺活檢來進行,是侵入性的檢查,會給腫瘤患者帶來痛苦,也不能反復取樣進行檢測。但是現在有了液態活檢技術,可能只需要抽1-2管血就能判斷腫瘤細胞的突變信息,找到有效的靶向藥物,給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醫療選擇。同時這項技術因為采樣方便,也可以對患者進行實時的療效評估和復發動態監測,讓臨床醫生和患者在與病魔的斗爭中掌握了主動權,這是腫瘤液態活檢的魅力所在。它特別適合腫瘤部位難以探明的患者,以及傳統治療方案療效欠佳的患者;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腫瘤異質性的一大難題。
可能在幾年前,液態活檢技術還僅限于科研層面,但現在憑借著NGS技術的發展與成熟,這項技術已經迅速在醫療行業內應用開來。液體活檢已經被MIT Technology Review雜志評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術之一,這無疑顯示了這項技術的巨大進步以及在臨床應用中的巨大潛力。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進步,液態活檢在未來甚至可能會代替組織活檢,但是目前受到測序深度、檢測成本以及缺乏中國人群的大樣本數據庫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國液態活檢技術仍然需要足夠的技術孵化時間與空間。
馬飛出席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啟動會,并做專題報告
《中國科學報》:液態活檢的基礎是基因檢測,您如何看待科迅生物自主研發的ESRiT(Error-suppressed Randam-index Technology)技術?
馬飛:NGS技術的發展加快了液態活檢技術臨床應用的步伐,但是就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技術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要如何在血液中檢測到極其微量的、ng級別的腫瘤ctDNA,傳統的PCR方法可能會帶來error,同時也很難實現多個基因的同時檢測,此外,傳統檢測方法對于低頻突變檢測所需要的高靈敏度和準確性實現起來都具有很大的難度。
據我所知,科迅自主研發的ESRiT技術,優化了ctDNA的提取流程,能夠更加靈敏地捕捉到血液中的微量ctDNA,繼而通過測序和信息分析得到ctDNA的含量及其突變信息。就像之前科迅的技術人員介紹的那樣,該技術相對于digital PCR等非NGS平臺技術,檢測通量更大,一次可檢測幾百個基因,可以同時檢測多種突變類型,還能發現未知變異;與傳統的NGS技術平臺相比,ESRiT技術可以降低背噪帶來的影響,準確性大幅提升。因此基于這些檢測優勢,隨著ESRiT技術的成熟與轉化,相信可以在更大應用范圍內上滿足臨床的要求。
《中國科學報》:您覺得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能夠為腫瘤患者和臨床醫生帶來怎樣的幫助?
馬飛:這次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將收集全國千例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患者進行高通量測序基因檢測,目前在我國稱得上是比較大規模的腫瘤液態活檢檢測項目。科迅能夠組織開展這樣的項目,定位相當精準,業界期待也很高。我希望借助這個項目,能夠有更多的腫瘤患者及家庭受惠于液態活檢技術。
我國現在做精準醫療,最缺乏的就是中國人群的數據,這樣難以做到適合中國人群的腫瘤個性化治療。希望通過這次基金項目,能夠建立起基于大數據的中國人群的基因突變數據庫,為今后中國人群的腫瘤個性化治療和復發監測提供更加明確的臨床基因檢測數據支持,并能夠借此機會,研發出適合中國人群的個體化精準醫療方案。
《中國科學報》:目前乳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分子分型階段,但對于三陰性乳腺癌仍然沒有理想的靶向藥物,您認為該項目的開展是否會更加完善乳腺癌患者個性化治療的進展?
馬飛:腫瘤尤其是乳腺癌,是一種異質性很強的疾病。在乳腺癌當中,三陰性乳腺癌侵襲性強、預后差、無特異性的靶向藥物或內分泌藥物,目前NCCN指南以及St.gallen共識等國際權威組織都提出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沒有特異性的化療方案,也較難從當前傳統的基因檢測中獲益。現在臨床上一提到三陰性乳腺癌,大家都會特別緊張,這種乳腺癌的亞型在臨床治療上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疾病上來說,我們不能夠僅僅把三陰性乳腺癌當做一種疾病,而應該把它當做一組疾病來進行研究;從技術水平上來說,液態活檢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組織活檢帶來的腫瘤異質性的問題,只有通過基因檢測,對三陰性乳腺癌的發病機制、信號傳導通路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理解,才能夠找到那些類似于“HER2”這樣有效的特異性靶點進行靶向治療,提高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
這次的全國多中心腫瘤液態活檢項目,我們可能會重點關注三陰性乳腺癌人群,考慮選擇更多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進行入組檢測,希望能夠借助這一項目,完善三陰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找出一些有效的藥物,提高該類患者的治療效果。
《中國科學報》:液態活檢技術目前蓬勃發展,您認為目前其應用于臨床最大的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馬飛:在目前的腫瘤臨床應用中,組織檢測仍然是金標準,而液態活檢的應用首先需要證明其與組織檢測之間的一致性。目前在這一塊兒肺癌的組織血液一致性已有很多研究機構和商業機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很好的結論,但是在乳腺癌中卻沒有大數據的支持。
此外液態活檢特別是循環腫瘤DNA是檢測血液中的游離DNA中的腫瘤相關DNA片段,來源復雜,使得其在不同疾病間,不同腫瘤患者個體間差異性較大,這種產生機制上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對ctDNA數據的詮釋應更加謹慎。
最后從檢測上來說,由于液態活檢是檢測血液中的痕量核酸需要靈敏性非常高的檢測技術,在此基礎上還要避免假陽性的存在。這些都是液態活檢技術在臨時應用上亟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報》:個體化腫瘤基因檢測應用于乳腺癌的治療方面,目前已經有很多的研究及應用。那么您認為目前其在哪些方面能夠給予臨床更大的幫助,助力臨床意義更大,而局限性又表現在哪些方面?
馬飛:在乳腺癌中進行基因檢測其實已經有很多很有影響力的研究,我們的團隊也正在開展這方面工作。目前我們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腫瘤用藥及療效動態檢測這一塊兒。
首先腫瘤用藥方面,通過對患者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檢測來進行分子分型,在Her2陽性的患者中就可以應用曲妥珠單抗。可惜的是目前在乳腺癌中批準的靶向藥物仍然不夠豐富,使其應用受到局限。對于耐藥病人進行基因檢測來發現其耐藥靶點,可以為未來更多優秀藥物的研發奠定基礎。
第二,液態活檢來進行預后判斷和療效檢測目前也正在臨床研究階段,但是究竟應該選擇哪些基因來進行監測,哪些基因是真正反映療效的,如果不同的基因的豐度變化相反又該如何進行解釋,這是一個現階段難以回答的問題,希望這次全國多中心合作的項目能夠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