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最走紅的“明星”之一正是大名鼎鼎的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如果說去年是VR元年,人們關注更多的是其技術本身,那么今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VR如何真正造福人類生活。
目前人們最熟悉的VR應用領域是游戲和影視。新聞界開始嘗試用VR制作新聞,而在房地產界,VR儼然已經代替3D動畫成為新寵。
看來看去,VR以上的這些應用看起來都是錦上添花;其真正能雪中送炭的更多應用,讓人充滿期待。
其實除了逗笑你,VR還能治愈你。
抑郁癥治療新工具
英國廣播公司2月17日報道,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聯合西班牙研究機構等共同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2月15日發布報告說,小規模臨床試驗顯示,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進行的試驗性治療,有助于緩解抑郁癥患者癥狀。這一效果如能在更大規模試驗中得以驗證,可望開拓抑郁癥治療新思路。
測試對象是15名年齡在23歲至61歲間的抑郁癥患者。根據研究人員在《英國精神病學雜志》發表的報告,VR頭盔能將患者“代入”一個虛擬化身,與一個情緒低落的虛擬小孩交流,學會如何向小孩表達同情心。在程序設定下,這個小孩會對患者化身的講話產生積極反應,逐漸停止哭泣。然后研究人員讓患者反過來“代入”到小孩身上,從小孩的視角來觀察整個交流過程。
15名患者各自接受3次這樣的虛擬現實治療。結果顯示,完成療程一個月后,有9名患者的癥狀出現緩解跡象,其中4人的抑郁癥嚴重程度下降十分明顯。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該研究成員、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克里斯·布魯因表示,當焦慮和抑郁情緒籠罩時,人會傾向于過度自我批判,而他們這一創新試驗性療法的設計宗旨,是教會患者如何對自己更和善、更寬容。他說:“我們觀察到很不錯的效果,不少患者說這改變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處理事情的態度。原本他們在遭受到挫折時,都會產生過分自責的心理,這也是導致他們焦慮甚至患上抑郁癥的原因。我們通過安慰孩子,然后受到同樣的安慰,讓患者們間接地給自己以同情。這一研究的目的是讓患者們對自己多一些同情,少一些自責。”
雖然效果喜人,但該實驗也受到了一些質疑,主要原因在于此次試驗的規模較小且沒有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團隊表示,接下來希望會開展更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來驗證療效,并進一步完善這種療法。
心理治療新利器
北京清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影視和廣告客戶,專注于提供高質量VR視頻技術及內容的公司,其CEO宋一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報道來看,于VR技術本身而言,該研究中采用的設備和技術都并非困難。
“應該說有很久的歷史了。頭盔和游戲、視頻的一樣,內容上也偏向于傳統。和日常技術相似,制作難度對業界來講不大。”宋一凡表示,要制作這樣的VR內容重點在于和心理學知識的結合,需要有相關學科背景。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暖丘心理關懷師包大英在采訪中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看起來與傳統心理治療中使用的“空椅對話”非常類似。在傳統治療中,“空椅對話”常常使用兩張椅子,要求被治療者坐在其中的一張,扮演一個角色,然后再換坐到另一張椅子上,扮演另外一個角色,讓所扮演的兩方持續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被治療者的內射外顯,幫助當事人全面覺察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分析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進而朝著統整、坦誠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邁進。因其簡便易行,經常被使用。
“使用VR,是把這個治療技術做了更好的呈現。在本質上來說治療是一樣的。”包大英分析說,VR最大的優點是逼真,使用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全部代開,被刺激的時候非常有真實感,十分適合心理治療,“當所有的感覺通道被打通了之后,很多信息的輸入變得容易”。
對于很難敞開心扉的患者來說,VR技術的使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替代手段。
除了抑郁癥之外,VR優秀的情境模擬功能在其他心理治療領域也可以大放光彩。以焦慮癥為例,包大英告訴記者,傳統治療方法在行為訓練中需要梯級設定,從焦慮程度為1的物體或者情境開始,逐步推進。“但使用VR就不用費這么多勁兒,可以直接把這個情境呈現給你。”
使用VR技術治療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一個優點是能節省很多人力物力,“做心理治療很費時間,借助VR可以節省很多人力成本。但這個優勢本身也是它的短板,因為當心理治療沒有人的時候,虛擬現實能不能代替人的問題就呈現出來了。因為虛擬現實它不是人,本質上還是一種技術或者說機器,但它承載了一個人去治愈另外一個人的意愿。”
心理治療領域正在擁抱新科技,無論是VR還是AI(人工智能),科技進步正在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包大英所在的暖丘也正在開發一款名叫“小丘”的智能對話機器人,但她一再強調自己始終堅持在心理治療中,人一定大于技術,最最重要的是用情感做工作,而機器或者技術在目前和不太遙遠的未來尚無法做到。
在醫療領域大放異彩
除了抑郁癥之外,VR也在心理治療領域進行了別的嘗試。英國紐卡斯特大學發布研究報告,稱他們正在利用“藍屋”系統將VR用于治療心理恐懼,幫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試驗中,9名7歲到13歲的男孩被放置在360度無死角的全息影像世界“藍屋”中,周圍播放此前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的畫面。心理學家在“藍屋”內陪伴他們,引導他們逐步適應環境,最終幫助他們克服恐懼。結果表明,9個孩子中有8個能夠良好地處理恐懼情境,其中4個孩子完全擺脫了心理恐懼。
拓展到醫療領域,VR技術正在為未來的醫生們提供大幫助。美國加州健康科學西部大學開設了一個虛擬現實學習中心,該中心擁有四種VR技術——zSpace顯示屏、Anatomage虛擬解剖臺、Oculus Rift和iPad上的斯坦福大學解剖模型,能夠幫助學生利用VR學習牙科、骨科、獸醫、物理治療和護理等知識。臺灣柯惠醫療臨床培訓中心也提供VR醫療培訓,不僅為醫生提供了更逼真的實驗環境,還減少了傳統培訓對動物的傷害。有機構預測,2014年到2019年間,全球VR醫療服務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9.37%。
在實戰中,VR也成功撫慰了燒傷患者。為了減輕換藥痛苦,美國羅耀拉大學醫院使用了一個名為Snow World的VR游戲。那是一個冰雪世界,有冰冷的河流和瀑布,還有雪人和企鵝。游戲中病人可以飛越冰雪覆蓋的峽谷或者投擲雪球,無暇顧及傷痛。可以說,在不遠的未來,VR技術將大顯身手。(記者 張晶晶)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