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發布首份高等教育質量“國家報告”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 (記者林莉君)“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個在校大學生中至少有1個是在中國高校學習的。” 7日,教育部在京發布了《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這是我國首次發布《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也是世界上首次發布高等教育質量的“國家報告”。
報告指出,從歷史縱向來看,中國高等教育呈現井噴式飛速發展。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量是11.7萬,1978年達到86.7萬;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上達到3700萬,位居世界第一。各類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學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對于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質量短板和軟肋,報告也進行了客觀分析。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吳巖表示,和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相比,中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四不夠、一不高”。一是學科專業設置優化不夠,科研水平和成果轉化率不高;二是創新人才培養力度不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是軟肋;三是高水平教師和創新團隊不夠,教學經費和實踐資源不足;四是質量意識和質量文化不夠,績效評價不力。一個不高是就業與所學專業相關性不高,不同類型的院校學生對學習過程體驗和就業狀況滿意度存在不平衡現象,“級差”現象明顯。
據介紹,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從2012年著手對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研制探索。此次發布的質量報告,包括1本總報告和3本專題報告。參考了4000多位評估認證專家的質量評估報告、700多所高等學校質量報告、基于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的40多萬個數據。并對20多萬份專門調查問卷、數百人次深度訪談進行了系統分析整理統計,力圖全方位展現中國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