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永坦

錢七虎
新年鐘聲余音裊裊,1月8日我們如期迎來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這一天,科技界濟濟一堂、集體慶功,獎勵一批科學家,表彰一批科研成果。這一天,全社會聚焦科技、關注創新,科技工作者成為最亮的星。
我們為科學家點贊,他們堅持不懈地辛勤耕耘、艱難求索,不斷拓展著我們對宇宙自然的認知。
我們為科技創新歡呼,它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帶來連綿不絕的福祉,更推動國家走向繁榮富強。
我們為科學精神搖旗、為創新精神吶喊,它們是指引科技工作者一路披荊斬棘的燈塔,也是孕育科技創新成果的源泉。
讓我們把最真摯、最熱烈的掌聲,送給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以及其他獲獎者。今日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他們正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8日的人民大會堂里,群賢畢至、星光燦爛、成果累累,勾勒出一年來創新中國的輪廓:
基礎研究更具“國際范兒”。國家自然科學獎連續6年產生一等獎,物理學再現突破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團隊利用低溫電輸運測量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國際凝聚態物理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與此同時,石墨烯表界面效應研究的突破、對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原理的研究等,無不體現了我國在材料學、化學等學科上的“領跑”優勢。
產業技術創新支撐經濟發展。理論和技術創新支撐傳統產業升級,例如中國石油首創了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突破礫巖沿盆邊緣分布的傳統沉積學觀念,發現了全球最大的整裝礫巖油田;高技術新興產業呈星火燎原之勢,例如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逐步實現產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電池制造取得創新進展、軌道交通牽引系統關鍵技術被攻克。
改善民生“多點開花”。農業領域多項育種技術取得進展,衛生健康領域許多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得到推廣應用,生態環保領域從源頭控制到生態修復、從自然資源到生活生產方面都有創新成果。
企業技術創新“戲份”加重。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舞臺上,企業越來越多。2018年度科技進步獎獲獎單位中共有303家企業,占獲獎單位總數的47%,其中民營企業數量超過國有企業,龍頭骨干企業表現突出。
“冷板凳”被坐熱。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獲獎項目從立項到成果發布或應用平均用時為11年,其中近一成超過20年,更有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龔曉南,在軟弱地基工程建設領域持續攻關近30年。
……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再次祝賀獲獎者!他們是科技強國最值得依賴的力量!他們投身科學事業、扎根創新實踐的可貴精神,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為國家的創新發展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