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系面臨困難之際,一些美國政客也沒閑著,趁機跳出來搗亂。雖然美國并沒有拿出黑客攻擊的證據,相關指控也已遭到中方駁斥,但美國國會參議院兩名重量級參議員仍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用貨幣手段“懲罰中國網絡攻擊”。據美國媒體10日報道,民主黨人舒默和共和黨人格雷厄姆周二致函IMF總裁拉加德稱,中國最近“對美國400萬政府雇員資料的黑客攻擊行為應該受到懲罰”,“在中國停止黑客行為之前,IMF不應該認定中國的人民幣為儲備貨幣。我們應該懲罰中國的惡劣行為,而不是給予獎勵”。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軍事手段處理,我們可以前往那里,向他們表明我們不尊重他們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島礁的要求。”喊出“軍事手段應對中國”的是美國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據美聯社報道,有意成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的克里斯蒂日前在一次選民集會上呼吁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采取更強硬的立場,通過“軍事手段讓他們(中國)知道他們可以做什么是有限制的”。
好在美國輿論對這樣的極端聲音并不買賬。美國MSNBC網站9日稱,處理南海這樣的問題需要穩健之士采取謹慎的外交努力,而喜歡咆哮的克里斯蒂稱其有意采取更強硬的方式,付諸軍事手段,令人不安。報道還揭露,在去年俄羅斯軍隊進入克里米亞后不久,克里斯蒂也曾放言,如果他是總統,“普京就不敢采取這種挑釁行動”。
在分析人士看來,美國國內涉華雜音再次增多,一方面與選舉政治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前的中美緊張不無關系。而無論是這次中美軍方會晤,還是將于6月底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都為兩國管控分歧提供了難得契機。俄羅斯衛星新聞網9日稱,軍方接觸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訪美前中美軍政關系最敏感的晴雨表。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長佐洛塔廖夫表示,圍繞南海的爭論并沒有讓中國軍事高層訪美計劃流產。他說:“中國在奉行自己政策中的一個優點是,不管與美國有何分歧,它總能以某種方式同其保持接觸,包括在軍事領域。”
德國新聞電視臺10日稱,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急需軍事交流,兩個國家近期在軍事上出現緊張。不過,與俄美關系的強硬對強硬不同,中美兩國在強硬背后,還敞開后門。現在中國軍方訪問美國,顯示兩國對未來安全問題仍是開放的。務實的態度有助于克服兩國的分歧,但這仍需要很多時間和雙方的努力。【李勇 李大明 青木 郭媛丹 魏輝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