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克拉何馬州近年來地震頻發,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18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報告說,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地企業把用水壓裂法開采油氣時產生的大量含鹽廢水回注到地球深處沉積層。
俄克拉何馬州在2008年之前每10年只發生一兩次中小規模地震,但近幾年中小規模地震急劇增多,僅2014年就發生了24次。盡管這些地震沒有對公眾造成什么實際危害,但科學家認為有可能發生更大、有潛在破壞性的地震。
斯坦福大學教授馬克·佐貝克等人發現,該州近年來地震最多的3個地區都是隨著油氣作業廢水處理增多而頻發地震的,而廢水處理相對較少的地區則沒有出現地震次數增加的現象。
他們還發現,廢水的主要來源是自然界中與地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共存的含鹽水。開采公司把這種所謂“產出水”從萃取的油氣中分離出來,通常又通過注水深井將其回注到地表以下7000英尺(約合2133米)深的阿巴克爾沉積層。
在上述3個地區,廢水回注高峰與地震發生時間之間存在延遲,注水井與震中之間也相隔很遠,這些差異一度使研究人員感到困惑。對此,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解釋說,阿巴克爾沉積層位于該州地震斷層的上面,廢水回注增加了阿巴克爾沉積層的孔隙壓力,壓力在沉積層擴散,可能影響到遠處的斷層,這就造成時間上的延遲。
研究人員說,隨著向上述3個地區阿巴克爾沉積層回注的廢水增多(從1997年的每年2000萬桶增加到2013年的每年4億桶),斷層所受的流體壓力劇增,這加速了斷層活動引發地震的過程。
這一發現有助于人們研究如何防止這類地震的發生。佐貝克認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停止把“產出水”回注到阿巴克爾沉積層,而改為回注到深度較淺的產油石灰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