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赫芬頓郵報》6月24日報道,一支國際研究小組23日宣布,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邁阿密首次發現新幾內亞扁蟲,這種扁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100種最具破壞力的入侵物種”之一。
據生物醫藥學術期刊《Peer J》上刊載的一篇文章稱,新幾內亞扁蟲對地球上蝸牛品種的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但凡這種扁蟲入侵的地方,蝸牛的生存便面臨著威脅。”英國《衛報》在2014年曾報道稱,一些科學家表示,新幾內亞扁蟲嗜食蝸牛,并一度法國食用蝸牛的數量很有可能會大幅減少,這在法國烹飪界曾一度引起騷動。
該國際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讓·路易·賈斯汀(Jean-Lou Justine)表示,科學家此前在太平洋其他島嶼及法國已經發現了新幾內亞扁蟲的存在。賈斯汀在寫給《赫芬頓郵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一旦新幾內亞扁蟲到達一個新的地區,若生存環境適宜,它們便迅速繁殖。”研究人員稱新幾內亞扁蟲已“入侵”到佛羅里達州、新喀里多尼亞、波多黎各、新加坡、所羅門群島及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人類活動是入侵物種蔓延的主要原因。賈斯汀稱,新幾內亞扁蟲如果靠自己爬行的話,一年也爬不了幾百碼遠,但由于植物產品的國際貿易,這種扁蟲得以迅速蔓延。他還稱,邁阿密的好幾個花園里都發現了這種扁蟲,它很有可能會通過土壤、盆栽植物和花園垃圾蔓延至整個佛羅里達州及美國南部的部分地區。
美國對農業和植物產品的進口有著嚴格的規定,以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然而,一旦外來物種侵入到了美國本土,相應的法規卻并不那么嚴格。“佛羅里達州和美國其他州之間既沒有海關限制,也沒有檢疫限制,”賈斯汀表示,“稍有疏忽,扁蟲便可以從佛羅里達州侵入美國南部的其他州,甚至進入墨西哥及美洲的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