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8日刊登題為《非洲出了個“新中國”?》的報道,作者是記者安德魯·哈丁。文章稱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增強,例如在埃塞俄比亞,中國模式已經滲透進入當地人的生活。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餐館相當大。舞池中,一個中國小伙子正在秀勁舞。他一只手舉到面前,手指從眼前滑過……《低俗小說》(好萊塢影片)中約翰·特拉瓦爾塔的經典動作。我舉起玻璃杯,抿了一口飲料—一種發酵的蜂蜜汁,暗自把眼前這一幕歸檔放入“全球化的狂野海岸”一欄。
但是,這位中國小伙子—他是一家大型電訊公司的低層經理—并不是獨自一人在搞笑出洋相搞笑。相反,和他在一起的還有一大群興高采烈的年輕人,有男有女,有中國人有埃塞俄比亞人。很明顯,他們是關系不錯的同事,在當地一只傳統樂隊的助興下盡情放松。
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增強早就是有目共睹。有人說這是新型的殖民主義,有人說這是重要的投資來源。但是在亞的斯亞貝巴,讓我更加驚奇的是,雙方關系已經變得如此親近,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他們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中國人甚至登臺演唱了一首中國歌曲,中間不時拿出手機查歌詞。
恰逢雨季。下午,咖啡的濃香被纖細的雨絲打了幾分折扣,飄向便道。路上,司機駕車好像比非洲其他大部分地區都更溫柔禮貌。
中國人在亞的斯亞貝巴承建的輕軌鐵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樓大廈、高速公路隨處可見。埃塞俄比亞的電影工業甚至擁有自己的中國影星!
還有,中國模式已經滲透進入生活的其他方面。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很難搞懂的國家。今年經濟增長預計10%出頭,也許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個國家。還有其他許多讓人跌眼鏡的統計數字。在一個沖突依然泛濫的地區,埃塞俄比亞已經將兒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本世紀以來,脫離赤貧的人口下降將近三分之一,而且還在不停地跌。
非洲唯一一個取得相似成就的國家是小小的盧旺達。
其他非洲領導人應該從中汲取哪些經驗呢?進一步講,西方民主國家、還有他們那些援助和開發機構又該從中汲取哪些經驗呢?
我們乘坐的飛機降落在埃塞俄比亞最東北端的默克萊(Mekele),這里距離老對手厄立特里亞不遠。提起埃塞俄比亞,許多人想到的仍然是1984年那場大饑荒,人們很容易就會忘記這個國家有多美。這一帶地區的自然景觀很有震撼力,但也是艱巨的挑戰,高高的懸崖,窄窄的峽谷,最齊整的田間也布滿了巖石。
30年前,小鎮上餓死的人難以計數。現在有一家嶄新的醫院、大批認真敬業的年輕醫生;小鎮北邊的水庫修葺一新獲得重生,山坡上種了樹、修出整齊的梯田。很難不令人贊嘆。
幾天后,我重返亞的斯亞貝巴。拿出酒杯斟滿當地出產的葡萄酒,和姆魯杰塔·特斯法基羅斯(Mulugeta Tesfakiros)一起反思埃塞俄比亞變化的步伐和代價。
他是一位商界富豪,巨星援助非洲慈善演唱會(Live Aid)的發起者鮑勃·蓋爾多夫(Bob Geldof)現在也在姆魯杰塔的釀酒廠有投資。鋪開地圖,姆魯杰塔指給我看他位于“裂谷”(Rift Valley)中間的高海拔葡萄園。
他說,“這是在建設一個新國家。如果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10年后,我們將擁有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不可能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