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9日的頭版文章稱,“美國與中國正磋商歷史上首部‘網絡軍控協議’”,為此,最近的幾周談判“急迫進行”,目的是希望在習近平本周四到達華盛頓時“公布協議”。奧巴馬總統幾天前曾暗示,在與中國首腦的會晤中,網絡攻擊“可能是最大的課題之一”。他的目的是“如果通過談判能與中國達成協議”,“最終會帶動更多其他國家參與進來”。
據報道,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一直在就此事向中方施加壓力。參與討論的另一位匿名美國高級官員稱,奧巴馬與習近平之間的初始聲明可能不包含禁止攻擊關鍵基礎設施“具體、詳細的內容”,可能更多采納聯合國工作團隊提出的“通用準則”。
今年8月,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在提交的一份最新報告中提出,任何國家都不允許“在和平時期利用網絡攻擊他國的重要基礎設施或損害為市民提供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紐約時報》稱,美國與中國進行“網絡軍控談判”并期待達成協議,目的就是讓中國領導人“擁抱”聯合國行為準則。
2013年奧巴馬與習近平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時,雙方曾花大量時間探討網絡安全問題。中方始終堅決否認“解放軍參與網絡攻擊”,并多次重申中國也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
“在信息社會,國家越發達對網絡依賴越大,受到攻擊時就越脆弱。”20日,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說,中美都是網絡大國,達成類似的協議很有必要,“如果雙方達不成共識,長期下去中美將在網絡領域互相傷害,而如果中美兩個大國能在網絡安全上達成共識,并以此共識為基礎,是向形成國際共識邁出的重要一步?!?/p>
互聯網辦公室創始人方興東20日對《環球時報》說,中美兩國簽訂的協議內容,很可能是把目前各個大國已經有共識的內容確定下來,而這個協議的意義將不僅僅是中美兩國的,因為中美兩國是大國,所以簽訂的協議具有典范性,“在今后很可能成為全球網絡空間共同準則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