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月10日凌晨決定,將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相關檔案收錄為“世界記憶遺產”,而另一份中方申報的慰安婦相關檔案則遺憾未能入選。日本時事通信社10月10日報道稱,圍繞南京大屠殺,中日之間就這段歷史的事實認識仍然存在分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此次將南京大屠殺檔案登錄世界遺產,是一次“爭論持續中的認定”,日方對此表示極其遺憾。日本政府曾要求教科文組織慎重做出決定,但未能阻止中方申報的材料成功申遺。
這家日本媒體在報道中對南京大屠殺的表述可謂輕描淡寫,稱所謂“南京事件”(南京大屠殺),指的是發生在“中日戰爭時期”(日軍侵華戰爭時期)1937年12月舊日軍占領南京城之際,曾殺害大量中國人的事件。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中方申報文件,當時的日本兵拍攝的照片、美國人神父拍攝的記錄影像以及中國女性的日記等成為了此次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主要內容。
該媒體還稱,有關“南京事件”,中日至今圍繞犧牲者的規模依然存在不同見解。此次相關檔案被教科文組織成功收入記憶遺產名錄,不得不說是給中方歷史認識蓋上了“官印”,而日本政府則以“對教科文組織的政治利用”(官房長官菅義偉語)為由表示反對。
另一方面,中方同時提交的“從軍慰安婦”相關材料未能被收入遺產名錄。時事通信社稱,中方提交的申報材料中提到,在“二戰”期間,有大量中國等被侵略國家的平民婦女淪為日本軍的“性奴隸”,被日均強制征用為“從軍慰安婦”。中方認為,當時的日軍內部資料顯示上述內容系歷史事實,要求被認定為“世界記憶遺產”。不過,對于強征慰安婦的見解,日本官方一直持否定意見。
報道還稱,中國將來依然有可能會通過再次申報將慰安婦相關檔案認定為世界遺產。而韓國則也希望在2016年將日本殖民時期的“強制動員”相關資料登錄為記憶遺產。今后日本政府將會與中韓兩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個“舞臺”上繼續進行“歷史戰”。
眾所周知,1937年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 。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戰后,中國國民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其中,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經調查判定,日軍集體屠殺有28案,屠殺人數有19萬;零散屠殺有858案,死亡人數有15萬,死亡人數達30多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特大慘案。
然而日本政府至今卻對受害者的人數提出質疑。2014年12月,日本政府曾通過外交渠道表示:“這不符合日本的見解。具體的受害者人數難以認定。”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解釋稱,這一交涉“可以被理解為(日方)實際上對中國提出的‘抗議’”。2015年1月14日,針對中方去年12月13日在國家公祭儀式上稱1937年南京大屠殺導致“30萬同胞慘遭殺戮”一事,日本政府當月向中方“提出交涉”,表示這一人數“不妥當”。
2014年2月,南京市下發通知明確“南京大屠殺史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申遺工作由市申遺工作辦公室總負責,由市檔案局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牽頭。同時,南京市檔案館首次向媒體公開了一批珍貴檔案,這批檔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詳細記載了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大屠殺慘案的罪惡事實和日軍侵占南京期間犯下的大量罪行。
有關南京大屠殺歷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重申,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鐵證如山,國際社會對此早有定論。日本國內極少數人試圖抹殺、掩蓋、歪曲這段歷史,是對國際正義和人類良知的公然挑戰,與日本領導人開歷史倒車的錯誤行徑一脈相承,應引起國際社會高度警惕。中方嚴肅敦促日方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負責任態度妥善處理有關歷史遺留問題,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