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USB,是現代工作學習中很常見的小玩意兒,鼠標、U盤、移動硬盤,電腦的所有外接設備都少不了它。關于它的前世今生,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深究過,一個小小的接口,背后有著怎樣的誕生故事?當無線技術普遍發展時,這個小玩意兒未來又會被誰取代?
11月15日,USB技術度過了第二十個生日,但依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目前全球超過100億臺設備使用USB,但是,作為USB技術的發明人,英特爾首席系統技師阿杰伊·巴特沒有用它賺過一分錢。
20世紀90年代初期,幾乎每一個辦公室的桌上都擺放著一堆雜亂無章的線組,調制解調器需要一條線、鍵盤需要一條線,打印機也需要一條又粗又大的線,這讓巴特有了想法,他開始著手研發USB,隨后進行了長達6年的游說過程,對象包括公司的同事以及其他計算機公司。
第一代USB于上世紀90年代末誕生,然后是2000年的USB2.0,2008年的USB3.0,最終2013年的3.1版本成為現在的最新狀態。每一代新規格的傳輸速度都快上不少,USB閃存淘汰了軟盤,也讓光盤媒介逐漸消退。作為巴特的USB想法的首個資助方,英特爾擁有USB技術的全部專利,但他們免費開放了這項技術。現在全球每年約有20億個USB出貨,每天賣出百萬個。蘋果今年4月份上市的最新版電腦配備了最新的USB Type-C(簡稱USB-C)接口,USB-C體積更纖薄,傳輸速度更快,可達到10G/s,正反兩面皆可插。
最新的USB-C接口不僅可以取代我們日常所用的各種手機、U盤、移動電源等設備的接口,它甚至可以成為計算機數據交換的接口。也就是說,在以后的數據傳遞中,手機、平板等其他設備可以通過統一的接口直接連接,而不用再通過計算機,這代表著先前計算機的數據集散中心地位的逐步消解。
USB未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具備相同能力,但可以無線運行的技術。例如云端同步服務、藍牙等。但無線技術最大的限制是速度問題,傳輸大量的照片或視頻所需的時間就要比使用USB多出太多;另外,大部分的電子設備依然需要使用有線的方式進行充電,雖然無線充電技術已經出現,但這種充電方式存在著太多缺陷。
所以,即便無線技術興起,USB短期內也不會被淘汰。就像WiFi時代的到來并沒有消滅以太網一樣,無線技術也不會取代USB,相反的是,我們可以期待一場風行世界的USB-C接口大潮流的到來。(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