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日本記者 冀勇
5月26日,七國集團(G7)峰會在日本開幕,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七國首腦將圍繞全球經濟、反恐措施、難民救助等眾多議題展開討論,并在27日發表作為會談成果的首腦宣言。
日本作為本屆峰會主席國,希望在峰會上能聯合其他國家為全球經濟“開藥方”,并促使G7在其他議題上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但考慮到G7國家實力的整體下降及各國所面臨的不同情況,峰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取得預期成果受到外界質疑。
各國政經議題分歧嚴重
針對本屆G7峰會最大議題全球經濟前景不透明問題,此前舉行的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一致同意將在考慮各國經濟情況的基礎上,利用金融政策、財政措施和結構改革等各種政策手段推進經濟發展。對于“G7版三支箭”,在26日的峰會上各國對此進行了討論,并可能將其寫入會后的首腦宣言中。但在該問題上,G7國家之間意見分歧嚴重。美國、日本、法國等國支持采取金融財政手段促進經濟增長,而德國和英國則更偏重進行結構改革。
而在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反恐措施方面,峰會計劃通過的《恐怖主義對策行動計劃》將重點放在加強對可能成為恐怖主義溫床的貧困問題及加大教育援助力度等方面,這實際上回避了美歐在反恐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這一問題。
在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上,美國當前承擔了近八成軍事費用。為此,美國要求歐洲國家加強特種部隊派遣和空襲力度,但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均在增加國防經費上態度消極。
日本夾帶私貨拙劣表演
在本次G7峰會的議題設置及提出的相關應對措施上,日本都夾帶了過多“私貨”,目的是為日本的一己之私服務。
首先,在應對全球經濟前景不透明的問題上,日本積極主張利用金融政策、財政措施刺激全球經濟增長,盡管在此前的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德國和英國已經對此表示了反對,而美國和法國財長則分別對日本政府刻意壓低日元匯率的做法表示了擔憂,但日本仍執意在峰會上就此進行討論并寫入首腦宣言,而其主要目的則是為日本下一步推遲提高消費稅和采取財政刺激措施掃清道路。
在南海問題上,日本更利用主席國地位力推所謂的“海洋安全”議題,不點名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海洋活動橫加指責。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5日表示:“日方這種不務正業的做法不利于G7,更不利于南海地區和平穩定,不過是日方又一拙劣表演,相信大家對此有清醒認識。”
對日本安倍政府而言,此次的G7峰會更多的則是一場外交秀,就在峰會尚未舉行之前,日本政府和自民黨已經開始就借助峰會“成果”助力參議院選舉和延遲提高消費稅等問題進行了大量討論。
G7全球影響力日漸衰落
對于本屆G7峰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次表示希望發揮領導力,促使G7國家團結一致采取經濟刺激措施,使G7再次成為牽引全球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動力。對此,日本國內很多專家學者認為這將是對日本外交能力的一次挑戰,同時也是各國思考G7未來方向的一個機會。
G7自1975年成立以來,經歷了“經濟議題首腦會議”、“政治議題首腦會議”和“多元議題首腦會議”三個階段,客觀上起到了大國協調的作用,但進入2000年以來,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G7國家的政治能力和經濟能力均出現下降趨勢,對G7在全球政治、經濟領域的話語權造成沖擊。與此相比,G20成員國GDP的總和已經占全球的近九成,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提高,在此情況下G7大有被G20取代之勢。
此外,2014年因烏克蘭危機,美國、歐盟等對俄實施制裁,俄羅斯被剔除出G8峰會,使打擊“伊斯蘭國”、敘利亞和平進程、能源問題等議題的解決幾乎成為不可能。對此,在4月的G7外長會議上,各國對是否邀請俄羅斯回歸進行了討論,與美、英、加的強硬態度形成對比,德、法的態度則相對溫和。
在此背景下,G7未來如何發展值得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