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相部署維和人員 停火效果仍有變數
俄土持續較勁納卡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國防部近日表示,俄維和部隊已乘軍機前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任務是監督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停火。土耳其外交部近日也高調表示,土方將“共同主導”對納卡停火的控制。土政府目前正尋求議會批準派遣監督停火的維和人員。
分歧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11月16日,土耳其政府向議會提交議案,尋求議會批準派遣維和人員,監督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執行就納卡地區沖突達成的停火協議。
今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因納卡問題爆發新一輪沖突。隨后,亞阿雙方在有關國家斡旋下多次達成停火協議。11月9日,俄亞阿三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納卡自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起完全停火。根據該聲明,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軍事力量將停在目前各自所在的陣地,雙方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俄將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
亞阿對停火的反應略有不同。綜合外媒消息,阿總統阿利耶夫表示,停火協議簽署是歷史性事件,將為地區帶來持久和平。亞總理帕希尼揚則表示,這份協議“可能是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據美聯社報道,土俄簽署了一項備忘錄,為納卡停火在阿塞拜疆設立一處聯合監督中心。俄方官員指出,土方維和人員不會進入納卡地區,上述監督中心將遠程運作,通過無人機和其他技術手段監督停火情況。而對于土方“聯合監督”停火的說法,俄方表示,11月9日的停火聲明中并未提及土耳其士兵在納卡地區部署一事。而向納卡地區派遣俄羅斯維和人員的打算,早在一個月前就在外交談判中開始討論,由俄阿亞三方共同研究。
博弈
納卡地區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后,阿亞為爭奪納卡地區爆發戰爭。1994年,兩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因納卡問題一直處于敵對狀態,武裝沖突時有發生。
俄羅斯是納卡沖突的主要調停方。11月11日,俄外交部發表聲明說,在為解決納卡沖突制定基本原則過程中,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共同主席國發揮了核心作用。14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維和人員已完成在納卡地區“沖突接觸線”沿線維和觀察點的部署,納卡局勢趨向穩定。
作為阿塞拜疆的傳統盟友,土耳其在納卡沖突期間多次宣布全力支持阿塞拜疆。據土耳其媒體報道,土政府認為,土方參與聯合監督停火有利于地區和平,同時符合其國家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土耳其在納卡沖突前后給予阿塞拜疆大量援助,旨在利用納卡局勢擴大自身在南高加索地區及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此舉將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構成一定沖擊。但最新停火協議公布后,俄土簽署備忘錄設立聯合監督中心,表明俄羅斯總體上維系俄土合作的立場,同時回應了阿塞拜疆的一些期望,對土耳其給予一定程度的妥協。
未知
11月9日的停火協議達成后,亞美尼亞國防部于次日晚些時候稱,納卡沖突地區的所有軍事行動已完全停止,局勢趨于平靜。
“此次停火協議反映了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亞阿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對俄羅斯的依靠。”姜毅指出,該協議考慮到各方所能接受的程度、戰場現實情況等多重因素,同時還確定建立維和機制。比起10月的三份停火協議,更具有執行力和可操作性。
姜毅分析,現在最大問題在于亞美尼亞。此次停火協議已引發其國內政局動蕩,這種動蕩是否會持續以及是否影響亞未來外交走向,都值得關注。“目前,考慮到俄方軍隊介入、阿方要求得到部分滿足及亞方軍事實力被削弱等因素,停火短期內能夠得到維持。但長期和平的實現及納卡問題的解決仍是一個未知數。”
閆郁文
閆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