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100天新政計劃,距離“讓美國恢復正常”有多遠?
■ 觀察家
作為美國候任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將與盟友合作,重回多邊主義道路。這暗示著,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即將翻篇。
權力移交開始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現在終于能夠從容闡述他在1月20日以后想做些什么了。當地時間11月24日,在接受NBC電視臺采訪時,拜登講述了他就職后100天的執政計劃。內容涵蓋移民改革、抗擊新冠病毒、改善氣候環境、再次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等。拜登還特別強調,不會下令調查特朗普。他說:“我不會像現任總統做的那樣,將美國司法部當作工具。”
拜登的100天執政計劃可謂雄心勃勃,但推行新政仍將是關山重重。而其計劃涵蓋雖廣,但總的精神只有一條:推翻特朗普的政策。
比如,移民政策,拜登表示將向參議院提出修改有關移民的法律,這將為1100萬未登記的人開放獲得國籍道路。這也是他的競選承諾。此外,還打算“立即取消”目前禁止一些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的人到美國旅行或移民的限制,停止修建美墨邊境墻,而這些都是特朗普自詡的“政績”。
外交方面,拜登表示,美國將與盟友合作,重新回到多邊主義道路上。這暗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即將翻篇。拜登還承諾將撤銷特朗普削弱環境標準的一些行政命令。拜登說,共和黨的決定“極具破壞性”,對美國人的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
其實,拜登在競選期間關于企業所得稅、警務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方面的表態,也都與特朗普不同。其宣示的諸多執政方針,都顯示了他急欲糾偏的心理,也就是“美國回來了”。這句口號的意思是,特朗普時期的美國不是真正的美國。
不過,就算是拜登擁有美國歷史上最多的選票,還有一批行政經驗豐富的幕僚,想讓美國回歸的難度依然很大。
一方面,這必須得到國會特別是參議院的支持。但目前形勢是,大選后參議院的控制權很可能仍在共和黨手上。雖然佐治亞州的兩場第二輪選舉還有懸念,但民主黨并不占優勢。而在眾議院,民主黨雖守住了控制權,其優勢卻有所削弱。
另一方面,拜登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權力交接局面。盡管權力交接進程啟動后,拜登團隊已與政府團隊舉行了20次會晤,拜登也終于可以閱讀總統簡報了,但他的對手仍不愿認輸,且也獲得空前的支持票數。
一般新總統上任后民意支持率都會飆高,但拜登很可能得不到這個紅利,任何行差踏錯都可能激起新對立,使其新政難以推行。這就意味著,拜登及其團隊想法再多,也只能由易而難漸次推行,相對容易獲得共識的只有抗擊新冠疫情。畢竟在這件事上,兩黨誰也不愿唱黑臉。而其他無論是移民改革、改善氣候環境,還是恢復多邊主義,都等于打共和黨的臉,拜登很難得到支持。
但就算是抗疫也有難度。拜登希望制訂新的疫情援助計劃,但在大選前后,民主黨對需要兩黨協商的疫情援助計劃有所拖延,擔心過早通過會為特朗普助選。舊怨未了,拜登上臺想讓共和黨點頭,恐怕不易。此外,聯邦制度下,抗疫基本屬于地方內政,拜登在聯邦與各地方協調上也有許多事要做。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拜登在闡述100天新政的時候,特別強調要恢復美國民眾的團結,甚至還要特意說“不會調查現任總統”了。越調查,肯定沖突越大。這個表態里面,未必沒有酸苦。當然,調查不僅僅是司法部的事,各州也可根據不同事由展開調查。這就不是拜登能管的了。
總的來看,拜登的100天新政計劃很清晰,但距離“讓美國回來”,還早得很。
□徐立凡(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