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政府有關部門獲悉,《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下稱《目錄》)即將出臺。《目錄》主要為嚴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增產業,為高精尖產業騰出發展空間,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留出更多空間。
京華時報記者周宇
□發布
核心區限制展覽館等大型公建
據了解,《目錄》是本市在產業管理領域的重要改革創新,由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委等10個相關部門共同制定。
在反復論證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把看得準、有共識的行業列入了《目錄》。其中既包括全市都要禁止或限制的行業,如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制造業,燃煤發電,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也包括在四類功能區各自要限制的功能和產業,如核心區(東城區、西城區),在執行全市性管理措施的基礎上,要嚴格禁止制造業、建筑業、批發業,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嚴格限制酒店、寫字樓、展覽館等大型公建。
《目錄》分禁止性和限制性兩類
據介紹,《目錄》突出了差異化原則,不搞“一刀切”。管理措施分禁止性、限制性兩類。禁止性是指該行業不允許新增投資項目或新設立市場主體,主要是一些明顯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行業;限制性是指對一些行業做出區域限制、規模限制和產業環節、工藝及產品限制,主要考慮從本市現階段發展實際出發,有區別地加以限制。
同時,《目錄》嚴格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來編制,這個標準與國際通行的分類標準基本一致。以此為基準編制《目錄》,能夠有效保障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項目審批、企業登記及統計、稅務等有關部門共同遵循,也便于市場主體使用。
內容將動態調整適時進行修訂
該負責人表示,《目錄》是本市加強產業調控的創新舉措,是北京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第一步,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因此,《目錄》內容也會動態修訂。這次即將出臺的《目錄》為2014年版,今后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本市發展需要,適時進行修訂。
目前,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相關政策意見,對產業調整升級作出總體部署。未來北京的產業發展,將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瞄準高端環節和業態,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水平,支持發展總部經濟,堅持發展綠色經濟。
■解讀
《目錄》是一張“負面清單”
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表示,北京出臺的《目錄》就是“負面清單”的意思,這對于北京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高耗能、不環保、人口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產業都不可以再隨意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目錄》出臺后,產業發展的邊界就很清晰了,那么剩下的要交給市場。
《目錄》分為禁止性和限制性也是突出了優先和重點,這樣做是科學的,不能所有的產業都采取同樣的方式,要分類指導,逐漸調整好北京的產業結構。
□追問
是否影響北京整體經濟發展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出臺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了更好、更科學發展。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舍”與“得”的關系,以退促進、退中求進。
依據《目錄》,嚴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增產業,為高精尖產業騰出發展空間,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留出更多空間。此外,《目錄》不涉及現有存量產業,存量產業調整將按全市統一部署,從就地淘汰、轉移疏解、技改升級三個方向穩妥有序推進。
如何確保“禁限”落到實處?
據介紹,市政府有關部門將建立《目錄》管理聯席會議機制,通過這一機制,把《目錄》的執行、解釋、修訂等工作統籌起來。
具體來說,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和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包括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對照《目錄》進行自查。市、區兩級相關項目審批和企業注冊登記等主管部門在執行辦理程序時,須依據《目錄》先予審查。
《目錄》發布后,涉及《目錄》的10個市政府相關部門將安排專人負責接受社會咨詢。
□鏈接
昌平低端產業退出可獲獎勵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通訊員薄璐)除了以化工、鑄造、電鍍為主的“三高”企業,不符合昌平區產業政策、技術水平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以及小家具、小木器等企業,如果整體退出,也可獲得獎勵。近日,《昌平區低端工業企業退出資金管理辦法》出臺,對于享受市級獎勵資金的退出企業,昌平將按照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額外的配套支持。
據了解,資金支持對象為具體承擔完成退出任務的企業,且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在昌平區依法依規從事生產經營并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拆除生產設備并注銷營業執照之后,才能獲得相應的獎勵資金。
今年資金的支持方式,在維持市級50萬至300萬獎勵不變的情況下,區級的獎勵資金,最高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