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省衛計委首次向社會公布全省 “愛國衛生地圖”。地圖顯示,我省皖北地區衛生狀況較差,皖南明顯好于皖北,但離全國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此次首次公布的全省 “愛國衛生地圖”共4張,整體反映了目前全省衛生狀況全貌,內容包括全省國家衛生城市、衛生縣城以及省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創建情況;正在創建的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和鄉鎮;各市的農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各市衛生廁所(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
“衛生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反映了城鎮綜合管理水平。 ”省愛衛辦負責人介紹說。自1992年馬鞍山市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起,截至2013年底,我省共創建了2個國家衛生城市,3個國家衛生縣城,2個國家衛生鎮;4個省級衛生城市,2個省級衛生縣城,18個省級衛生鄉鎮。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我省皖北地區的衛生創建工作較落后,阜陽、亳州、宿州、蚌埠等市均無衛生鎮,衛生村數量也較少;而在皖南地區,僅池州市沒有衛生鎮。在飲用水安全方面,農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是保障飲用水安全的有關指標之一,截至2013年底,我省農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為58.56%,全國平均水平為76.4%;全省各市發展不平衡,蕪湖、安慶、黃山和銅陵等市超過90%,而阜陽、亳州和蚌埠等市尚不足40%。
此外,在“無害化廁所地圖”中,也明顯呈現出皖北地區較落后的現象。 2004年至2013年,省愛衛會在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下,共投入4億多元,在全省農村興建近100萬座衛生戶廁。截至2013年底,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62.57%,也低于全國74.1%的平均水平。其中,亳州、蚌埠、宿州和阜陽等市的衛生廁所普及率較低。(記者 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