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全面清理財政專戶
將2012年及以前年度各級預算、專項轉移支付結轉資金收回;專家預測“沉睡”結轉資金上萬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力度,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決定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的措施,共享發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
焦點1
為企業“走出去”插上金融“翅膀”
會議確定,一是簡化審批手續,便利“走出去”。將境外投資外匯管理由事前到有關部門登記,改為匯兌資金時在銀行直接辦理。取消境內企業、商業銀行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地域限制。簡化境外上市、并購、設立銀行分支機構等核準手續。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助力“走出去”。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重大裝備設計、制造等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持。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發揮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吸收社會資本參與,采取債權、基金等形式,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長期外匯資金支持。
三是健全政策體系,服務“走出去”。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體系。穩步放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增加經營主體。創新出口信用保險產品,大力發展海外投資險,合理降低保險費率,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做好信息、法律、領事等服務,加強協調,防止惡性競爭,強化風險防范,護航中國企業、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解讀】:“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階段,‘走出去’前景看好,但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融資。無論是推進互聯互通,還是開拓市場,都需要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有了金融有效支持,“走出去”將如虎添翼。
會議從簡化審批手續、拓寬融資渠道、健全政策體系三個方面部署了加大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力度。包括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重大裝備設計、制造等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持,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發揮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等。
“我們談中國企業‘走出去’,通常分三個層面:商品層面、勞務層面以及資金層面。本輪‘走出去’更著重在資金層面,對金融支持的需求更為強烈。”中國銀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林景臻分析認為。
林景臻認為,中國銀行業要成為支持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金融中堅力量。要緊抓“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貿區、中非合作等戰略機遇,關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金融需求,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綜合性、全周期的專業化金融服務方案。
對一些投入大、周期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外匯儲備、基金的作用。根據中國政府網已經公布的信息,總規模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中,外匯儲備出資65億美元。
焦點2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重點投向民生
會議指出,中央和地方聯動,盤活各領域財政“沉睡”資金,提高使用效益,緩解財政收支困難,讓積極財政政策更好發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創新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會議決定,按照新修訂的預算法,一是將2012年及以前年度各級一般公共預算、部門預算、專項轉移支付結轉資金,收回統籌使用。對政府性基金項目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盤活的資金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
二是全面清理財政專戶,防止資金大量沉淀,各地一律不得新設專項支出財政專戶。嚴禁違規虛列支出,嚴控權責發生制核算范圍和規模。加強收入繳庫管理,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上繳財政。
三是對預算周轉金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占比設定上限,明年起不得在預算外新設償債準備金,已設的納入預算管理,促進資金科學安排,加快流轉。在水利投資運營、義務教育、衛生、社保、環保等領域開展三年滾動預算試點,確保資金和項目對接。讓公帑有效服務公眾、造福人民。
【解讀】:明年起,新修訂的預算法將實施,這一將對政府收支行為產生深遠影響的法律為如何盤活那些趴在賬上“睡覺”的財政存量資金指明了方向。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根據新修訂的預算法,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亮出實招。
“三大舉措凸顯此次國務院盤活存量資金力度之大。”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對記者說,與以前舉措較籠統相比,此次除了明確待清理存量資金的時間年限和資金范圍,更對改革“硬骨頭”——清理財政專戶提出具體要求。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認為,三大舉措抓住了當前財政存量資金的要害。“財政存量資金很大的問題是大量存款性支出,簡單說就是很多財政資金從預算盤子上看錢已經花出了,但實際并沒有進入宏觀經濟,而是仍趴在國庫上。”
財政結余資金,對應的是項目已完成但錢有剩余,這部分資金理所當然要統籌起來重新利用。有專家預測,中央和地方“沉睡”的此類結轉資金估計有上萬億元之多。汪德華說,此次國務院一方面強調剩余的結轉資金要收回統籌使用,另一方面為防止地方將結轉資金轉移到財政專戶中,明確全面清理財政專戶,可謂抓住問題的要害。
據新華社